本文話題:敵對,網(wǎng)絡文化,教育方法,家庭教育
【摘 要】青少年進入青春期后,獨立意識明顯增強,和教師、家長的關系開始疏遠了,明明是正確的教導他們卻偏偏聽不進去,甚至對教師和家長產(chǎn)生敵對心理,對著干。敵對心理是青少年生理、心理發(fā)育高峰時期普遍存在的一種特殊的心理反應。敵對心理的產(chǎn)生,同青少年自身心理發(fā)展的不成熟、不良的家庭教育、學校乃至整個社會中教育工作的失誤有關。糾正青少年的敵對傾向,首先要通過引導和幫助,使青少年認識到自身的不良心理,并有意識地去克服這種敵對心理。
【關鍵詞】青少年;敵對心理;原因;對策
一、對青少年敵對心理的理解
敵對是指對他人的一種仇視、對抗、不相容的態(tài)度,試圖在心理上給他人造成有害結果,使之蒙受痛苦和不快,是一種攻擊行為的潛在狀態(tài);主要由個人的需要、動機、情感或態(tài)度等因素激起,對人際關系有直接的損害作用。敵對心理往往容易引起人際關系緊張,輕則相互不理不睬,重則爭吵、打架斗毆,甚至發(fā)生刑事犯罪。
青少年進入青春期后,獨立意識明顯增強,和教師、家長的關系開始疏遠了,明明是正確的教導他們卻偏偏聽不進去,甚至對教師和家長產(chǎn)生敵對心理,對著干。敵對心理是青少年生理、心理發(fā)育高峰時期普遍存在的一種特殊的心理反應。有敵對傾向的青少年軟硬不吃,好壞不聽,常對他人抱有不友好的態(tài)度,甚至把別人對他的贊揚也看成是冷嘲熱諷;把老師、同學對他的善意批評看作是惡意的挖苦,輕則置若罔聞,重則做出報復、破壞的舉動。有敵對心理的青少年經(jīng)常在班級搞一些惡作劇,有的甚至以對他人的戲弄或毆打為樂;在家里則頂撞父母,不愿聽他們的話。
二、青少年敵對心理產(chǎn)生的原因
敵對心理是青少年生理、心理發(fā)育高峰時期普遍存在的一種特殊的心理反應。它是一種十分復雜的心理現(xiàn)象,是多種主客觀因素長期交互作用的結果。
(一)主觀因素
青少年時期盡管生理和心理的發(fā)展有了極大的飛躍,但其生理和心理的發(fā)展又是不平衡甚至矛盾的。這種矛盾和不平衡主要表現(xiàn)在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不成熟。具體來說青少年在心理的認知發(fā)展中,由于閱歷和經(jīng)驗的不足,其認識是不堅定的和易動搖的,思維雖然具有獨立性、批判性,但其認知事物和問題時的偏差太大而出現(xiàn)認識上的片面、偏激、固執(zhí)和極端化。對老師一些正常的教育往往不是與之同向思維而是從對立面去思考,把老師的勸說、要求、批評,把家長的指點、提醒、督促等看成是“管”、‘卡”、“壓”,是與自己過不去,是對自己自尊心的傷害,進而把自己放在與施教者的對立面而產(chǎn)生敵對心理和行為。
(二)客觀因素
1.家庭不良因素的影響。家庭是青少年生長的基本環(huán)境,它是人生中最先接受教化的地方。家庭中不同的教育方式會培養(yǎng)出孩子不同的心理品質和個性,一些家庭中不良的教育方式直接影響著青少年敵對心理的形成。例如家長教育方式的簡單粗暴或命令式、專斷式等慣用的教育方法,以及在生活、學習等方面期望值過高、要求過嚴等,這些都無形的在孩子心理上造成一種壓力,當這種壓力不斷積蓄、沉淀,青少年學生又找不到良策排解時,便在情感上對面臨的一系列教育產(chǎn)生抵觸,在情緒上不滿,進而產(chǎn)生敵對心理。
2.學校不良因素的影響。當前我們的教育是應試教育,學生的學業(yè)負擔重,一些老師對學生實行“高壓”政策,因此造成學生的學習壓力非常大,常用敵對態(tài)度來發(fā)泄自己的不滿情緒。他們不僅對同學、老師、家長有敵對傾向,甚至常常對著無生命的東西宣泄不滿。一些教師在施教過程中,不尊重青少年學生,不顧及他們的心理感受與體驗,當他們出現(xiàn)問題時,不是站在青少年的角度分析問題,而是一味強調師道尊嚴,導致學生因對教育者本身的排斥和敵對,進而對我們的教育產(chǎn)生敵對心理。
3.同輩群體不良因素的影響。同輩群體是指同齡人或相近年齡人組成的群體,在眾多同輩體中,青少年之間的相互依賴最明顯。青少年同輩群體中不良的價值觀和行為傾向則對置身其中的一些青少年心理產(chǎn)生不良影響。比如在青少年學生中出現(xiàn)的不良英雄觀、出風頭、唱反調等,常常使一些本來正常的青少年在心理上被潛移默化。為此,(wWw.niuBB.net)在青少年敵對心理的形成中,同輩群體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
4.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社會生活中種種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為,嚴重毒害青少年的心靈。社會政治、經(jīng)濟生活中的丑陋面,如貪污腐化、金錢美色等,使個別學生產(chǎn)生消極的認識定勢,這種定勢一旦產(chǎn)生將使他們對正面的教育產(chǎn)生敵對心理。網(wǎng)絡文化、虛擬文化中一些不健康的東西或傾向對青少年產(chǎn)生了直接或間接的消極影響,有些甚至是有毒害作用的。另外,社會緊張性刺激如就業(yè)、升學、家庭、戀愛等一系列問題都對青少年產(chǎn)生了不同程度的侵擾,并帶來很大的壓力,對于這些壓力,青少年很容易產(chǎn)生敵對傾向。
三、應對青少年敵對心理的策略
第一,重視青少年的自我教育,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的敵對心理。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教育就是要迫使人去思考自己?!鼻嗌倌昶谥匀菀桩a(chǎn)生敵對心理,主要是由于進入青春期,他們的生理心理矛盾沖突急劇發(fā)展,他們的認識能力跟不上獨立意向的發(fā)展,他們的思維帶有很大的片面性和表面性。這是敵對心理產(chǎn)生的內因,是根本原因。因此,必須幫助青少年了解他們處于特殊階段的心理特征,充分認識敵對心理的實質和后果,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加強青少年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社會生活中種種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為,嚴重毒害青少年的心靈。因此,應加強青少年的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其認識真、善、美的能力,自覺抵制社會生活中的種種不良影響和誘惑,并認清網(wǎng)絡文化、虛擬文化中的消極因素,不受其侵蝕。
第三,建立親密、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與學生要多接觸、多溝通、多交流,試圖與學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要有耐心、恒心和愛心,尊重和愛護每一位學生。教師要多關注學生的心理特征、個性體驗和情感需求,多了解他們的心態(tài)及其變化。自尊和受人尊重是生存的一種基本需要。對待青少年,教師應該在全面充分肯定他們優(yōu)點的同時,懇切地提出希望,使他們看到自己的潛力和前途,進步得更快。當教育者努力挖掘出每一位學生的“閃光點”,點燃了學生的心靈之火時,學生的敵對心理就會煙消云散,就會以良好的心態(tài)投入學習。

關注我們微信公眾號:mw74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