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話題:阿爾瓦雷斯,美國文化,家庭教育,女權(quán)運動
引言
2004年,曾以“文明沖突論”揚名世界的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塞繆爾•亨廷頓出版《我們是誰?――美國民族身份面臨的挑戰(zhàn)》(Who Are We? The Challenge to America’s National Identity)一書,指出美國西語裔(Hispanic Americans)②人口總數(shù)在當年已經(jīng)超過黑人,躍居第一大少數(shù)族裔,估計到2050年,西語裔將占美國總?cè)丝诘乃姆种?,其結(jié)果可能導致人們所熟知的說英語、崇尚盎格魯撒克遜新教文化的美利堅民族的終結(jié)。不管亨廷頓的“拉美移民威脅論”是否危言聳聽,西語裔族群的發(fā)展壯大卻是不爭的事實,這不僅體現(xiàn)在人數(shù)上,他們對美國社會和文化所產(chǎn)生的影響也越來越大,表征之一便是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西語裔作家在美國文壇的崛起。
其實,美國西語裔文學由來已久,其源頭可追溯到16世紀初,西班牙人進入今日美國的領(lǐng)土,并在此定居的伊始。③1542年,西班牙人阿爾瓦•紐內(nèi)斯•卡貝扎•德瓦卡卡(Alvar Nu?ez Cabeza de Vacaca, 1490?―1556?)在西班牙出版《探險紀實》(Account),講述他和船隊的四個幸存者在今天的佛羅里達州登陸,穿過得克薩斯州、新墨西哥州和亞利桑那州,被當?shù)氐耐林カ@和釋放的經(jīng)歷。這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記述西語裔在美國經(jīng)歷的作品。早期的西語裔文學作品基本上都是用西班牙語創(chuàng)作的,直到1848年,墨西哥將加利福尼亞州、內(nèi)華達州、亞利桑那州、猶他州、新墨西哥州和科羅拉多州的一部分割讓給美國,英語才和西班牙語一起成為西語裔的書面語言,美國西語裔英語文學漸成氣候。20世紀60年代,隨著美國黑人民權(quán)運動的興起,西語裔族群爆發(fā)了以墨西哥裔為主的奇卡諾運動和以波多黎各裔為主的新波多黎各人運動,族裔意識得到空前的喚醒和加強,西語裔文學迎來了“復興”,出現(xiàn)了墨西哥裔羅蘭多•伊諾霍薩史密斯(Rolando Hinojosa?Smith, 1929―)、托馬斯•里韋拉(Tom?s Rivera, 1935―)和魯?shù)婪?#8226;安納亞(Rudolfo Anaya, 1937―)及波多黎各裔皮里•托馬斯(Piri Thomas, 1928―)等重要作家。但這一時期的西語裔文學具有強烈的文化民族主義色彩,不少作家仍堅持使用西班牙語,作品幾乎都由面向本族群讀者的小型出版社出版,故而在美國主流社會產(chǎn)生的影響有限,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安納亞的英文長篇小說《保佑我,烏爾蒂瑪》(Bless Me, Ultima, 1972)是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產(chǎn)生廣泛影響的西語裔文學作品。西語裔文學發(fā)展壯大的黃金時代始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其主要標志便是主流社會的廣泛接受和認可。1984年,墨西哥裔作家桑德拉•西斯內(nèi)羅斯(Sandra Cisneros, 1954―)出版長桑魯卓是《一千零一夜》中的女主人公,靠講故事感化暴君,拯救了自己和王國里其他的女子。美國著名西語裔作家朱莉婭•阿爾瓦雷斯視自己是用筆講故事的桑魯卓,致力于用文學創(chuàng)作發(fā)揮道德教誨、社會改造的影響力。
②作為一個族群,美國西語裔是指“祖先來自西班牙語世界(西班牙和/或講西班牙語的拉丁美洲國家)的美國公民或居民”。美國西語裔涵蓋各個人種,但大部分是歐洲人和美洲土著人的混血兒。他們大多數(shù)講英語和西班牙語,但有些第一代移民只懂西班牙語,有些移民后代只懂英語,其[WWw.NIUBb.NEt]最大的共同點是基于西班牙語世界的文化傳統(tǒng)。一般情況下,Hispanic American與Latino(拉丁裔美國人)這兩個稱謂可以互換。參見“Introduction,”Hispanic American Literature: An Anthology, ed. Rudolfo Cortina (Lincolnwood, Ill.: NTC, 1998) xiv。
③1513年,西班牙人胡安•龐塞•德萊昂(Juan Ponce de León, 1460?―1521)發(fā)現(xiàn)了今天美國的佛羅里達州,1565年,西班牙人佩德羅•梅嫩德斯•德阿維萊斯(Pedro Menendez de Aviles, 1519―1574)宣布佛羅里達州為西班牙的殖民地,他建立的圣奧古斯丁是歐洲人在美國最早的永久定居點,西班牙人與美國印第安人通婚的歷史由此正式開始。
④Elizabeth Coonrod Martínez,“Julia Alvarez: Progenitor of a Movement,”Americas 59.2 (Mar./Apr. 2007): 8.
篇小說《芒果街上的房子》(The House on Mango Street),贏得了評論界和普通讀者的一致推崇,多年來暢銷不衰,她因此受到蘭登書屋的青睞,成為第一位簽約主流出版社的西語裔女作家。1990年,主流雜志《名利場》刊登了西斯內(nèi)羅斯、多米尼加裔朱莉婭•阿爾瓦雷斯(Julia Alvarez, 1950―)與墨西哥裔丹尼絲•查韋斯(Denise Chavez, 1948―)、安娜•卡斯蒂略(Ana Castillo, 1953―)的合照,稱她們是“創(chuàng)造了一種小說新類型”的西語裔“四姐妹”。1991年,阿爾瓦雷斯出版長篇小說處女作《加西亞家的姑娘們?nèi)绾问タ谝簟罚℉ow the García Girls Lost Their Accents),榮獲當年奧克蘭國際筆會約瑟芬•邁爾斯獎,并被《紐約時報書評》和美國圖書館協(xié)會選為“值得注意的書”。這本叫好又叫座的小說偕同《芒果街上的房子》及古巴裔克里斯蒂娜•加西亞(Cristina García, 1958―)的長篇小說《古巴一夢》(Dreaming in Cuba, 1992),“正式啟動了西語裔女作家運動”。④與此同時,西語裔男作家也在美國文壇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1990年,古巴裔奧斯卡•黑杰羅斯(Oscar Hijuelos, 1951―)以長篇小說《曼波之王的情歌》(The Mambo Kings Play Songs of Love, 1989)摘得普利策獎,實現(xiàn)西語裔作家在美國三大主流文學獎項(另兩項為全國圖書獎和全國書評家協(xié)會獎)中零的突破。最近,多米尼加裔朱諾•迪亞斯(Junot Diaz, 1968―)以長篇小說《奧斯卡•瓦歐奇妙的短暫人生》(The Brief Wondrous Life of Oscar Wao, 2007)榮獲2007年度的全國書評家協(xié)會獎和2008年的普利策獎,這標志著60后西語裔作家的成熟。
美國西語裔文學之所以能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出現(xiàn)前所未有的繁榮局面且日益興盛,“西語裔女作家運動”功不可沒。本文將著重評介這場運動的先驅(qū)和中堅者朱莉婭•阿爾瓦雷斯的文學創(chuàng)作。
顛沛流離大器晚成
1950年3月27日,朱莉婭•阿爾瓦雷斯出生于美國紐約市,父母均為來自多米尼加共和國的名門望族,外祖父曾是駐聯(lián)合國的文化參贊,父親因?qū)W生時代反對拉斐爾•特魯希略的獨裁統(tǒng)治逃亡北美,與在美國讀書的母親相愛結(jié)婚。阿爾瓦雷斯出生三個月,多米尼加當局在美國的壓力下釋出善意,父母決定搬回祖國,1960年,父親又被當局發(fā)現(xiàn)卷入一個反特魯希略的地下組織,全家被迫再次逃亡美國。對10歲的阿爾瓦雷斯來說,這是人生的轉(zhuǎn)折點,她失去了一切,卻因禍得福,走上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道路。當時的多米尼加文化中,占支配地位的是口述傳統(tǒng)和男尊女卑的父權(quán)制思想,書面創(chuàng)作尚未蔚然成風,更不鼓勵婦女寫作。阿爾瓦雷斯從小崇拜《一千零一夜》中以講故事救人救己的阿拉伯女子桑魯卓,但移居美國之后才意識到口頭講述的故事可以用文字記錄下來,女人也可以當作家。美國文化并不光彩的一面――60年代,種族歧視仍很嚴重――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正因為遭到白人的歧視,阿爾瓦雷斯把書籍當成了避難所,讀書為她提供了精神寄托,滋養(yǎng)了她的文學想像力,促使她很早便樹立了當作家的理想。
關(guān)注我們微信公眾號:mw74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