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豐童謠 最終61

海豐童謠

顏圣存

記得還不識字的時候父親母親經(jīng)常會哼一些歌謠給我們聽,用海豐的方言來說,叫“兒字歌”,意思是童謠。多年以后,在網(wǎng)上找出這些文字時,竟覺得一點兒也不陌生,反而朗朗上口,不禁勾起很多童年的回憶。原來,耳濡目染的這些童謠就是自己成長的歷程,一種鄉(xiāng)土意識,一顆游子之心。

上網(wǎng)查了查,一首首生動有趣的童謠立即出現(xiàn)在我眼前,其中有28首較有代表性,并作為海豐童謠刻成了CD。雖然有些童謠不是最初的版本,歌詞稍有改動,但整體仍保留了押韻、簡單易懂、想象力豐富等特點。這些童謠既涉及孩子游戲的歡樂、對自然萬物懵懂的認知,又涉及待人接物的禮數(shù)、育人做人的道理,還涉及海豐不同節(jié)日的習俗與風情,以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

一、自然與游戲

掠鴨簍

掠鴨簍①!你要去掠鴨,你要去掠鴨。鴨呀鴨,鴨呀鴨,人愛②掠你啦,人愛掠你啦!你莫掠我,你莫掠我,你莫掠我啦!上條溝仔是我嚕③,下條溝仔是我嚕,你愛去掠牛,你愛去掠牛。

牛呀牛,牛呀牛,人愛掠你啦,人愛掠你啦!你莫掠我,你莫掠我,你莫掠我啦!上丘田仔是我耙,下丘田仔是我耙,你愛去掠馬,你愛去掠馬。

馬啊馬,馬啊馬,人愛掠你啦,人愛掠你啦!你莫掠我,你莫掠我,你莫掠我啦!上條路仔是我走,下條路仔是我走,你愛去掠狗,你愛去掠狗。

狗啊狗,狗啊狗,人愛掠你啦,人愛掠你啦!你莫掠我,你莫掠我,你莫掠我啦!上間厝仔是我巡,下間厝仔是我巡,你愛去掠含悲蟬④,你愛去掠含悲蟬。

含悲蟬,含悲蟬,人愛掠你啦,人愛掠你啦!你莫掠我,你莫掠我,你莫掠我啦!我叫一聲長蘿蘿⑤,我叫二聲長蘿蘿,你要去掠蛇,你要去掠蛇。

蛇啊蛇,蛇啊蛇,人愛掠你啦,人愛掠你啦!你莫掠我,你莫掠我,你莫掠我啦!我頭斕斕尾斕斕⑥,我頭斕斕尾斕斕,你愛去掠老鼠公,愛去掠老鼠公。

老鼠公,老鼠公,人愛掠你啦,人愛掠你啦!你莫掠我,你莫掠我,你莫掠我啦!我嘴仔尖尖偷吃米,跌落水缸浸死死。你嘴仔尖尖偷吃米,跌落水缸浸死死,浸死死!

這首童謠是28首里面最長的一首,涉及到很多種動物,小孩子想抓某種動物來嬉戲,可是鴨子會刨坑、??筛?、馬懂開路、狗善看家,是人類的幫手,不能抓;知了叫聲凄慘、蛇全身光滑,也不能抓;唯獨老鼠總是偷吃糧食,該抓。通過童謠,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孩子們自由嬉戲的歡樂,認識各種不同特征的動物的喜悅,大自然可以說是孩子們親密的老師。 ① “掠”,抓;“簍”,同“咯”。

② “愛”,要”的意思。

③ “?!保?。

④ “含悲蟬”,指知了。

⑤ “長蘿蘿”,指知了說自己的叫聲凄慘。

⑥ “斕”,音同“l(fā)ong55”,“ 斕斕”,指蛇說自己全身滑溜溜的。

古古古 鯉魚娶咱嬤(mo)

古古古,鯉魚娶咱嬤①。龜擔燈,鱉(bie55)拍鼓。蚊子吹“達嘀”②,山螞③(ma214)擎彩旗。田蟹背布袋,胡蠅④做嫁姨。蝦蛄(gu55)擔囊箱⑤,鯽魚做新娘。蛤鼓⑥來相賀,蟾蜍來放尿⑦。

這首童謠描述的是一個鯉魚娶妻的故事。鯉魚娶鯽魚時,排場很大,烏龜、鱉、蚊子、蜻蜓、田蟹、瀨尿蝦各司其職;蒼蠅陪嫁,青蛙相賀,但蟾蜍卻給大家開了個玩笑。讀來朗朗上口,是一首風趣幽默、打趣逗樂的童謠。

猴舂昧

猴舂昧⑧,昧舂猴。舂白米,做菜包。一碗食,一碗留。留到后灶頭,科貓撞膠漏⑨,目目汁流流⑩。

猴舂昧是一種會飛的昆蟲,它的腹部后面有一只類似像棒槌的“大角”,人們借此把它形容成舂米的棍子,賦予猴舂昧勤勞的形象。歌詞中的猴舂昧很勤勞,但是它的勞動果實卻被貓咪無意打翻,所以它委屈得眼淚都流出來了,歌詞形象生動,又富有生活氣息。

二、育人與學習

白鷺鷥

白鷺鷥,采花枝,腳長腳短去銜魚。日日銜魚科子食?,賣得子大親像伊?。白鷺安?,采花叢,腳長腳短去銜蟲。日日銜蟲科子食,賣得子大親像人。

白鷺的爸爸和媽媽很疼自己的孩子,媽媽每天捉魚給小白鷺吃,爸爸則捉蟲喂孩子吃,盼望它們快快長大,像自己那樣強壯。歌詞借白鷺歌頌天下間的父母親,辛苦勞作,都是為了孩子能夠健康成長,快高長大,立足社會的一顆苦心。

一只雞仔啼啊啼 ① “古”,即故事;“咱嬤”,老婆。

② “達嘀”,指嗩吶。

③ “山螞”,指蜻蜓。

④ “胡蠅”,即蒼蠅。

⑤ “蝦蛄”,瀨尿蝦;“囊箱”,嫁妝。

⑥ “蛤鼓”,指青蛙。

⑦ “放尿”,即拉尿。

⑧ “猴舂昧”音如“gao21 zhong55 mi35”,一種昆蟲。

⑨ “科貓撞膠漏”,指被貓撞倒了。

⑩ “目汁流流”,即哭了,流眼淚。

? “科子食”,給孩子吃。

? “親像伊”,巴不得孩子長大后像自己。

? “白鷺安”,指公的白鷺。

一只雞仔啼啊啼,啼到半路等阮①姨。阮姨行路我自識,花花裙帶結鎖匙。

一只雞仔摳啊摳②,摳到半路等阮姑,阮姑行路我自識,花花裙帶結葫蘆。

歌詞中的小雞仔憑借特殊的記憶,站在街邊,歡快地認出哪個是姨,哪個是姑。就像天真的孩子一樣,可以通過熟記某物或某人獨有的特征,來認識事物,熟知某人。這也是一種育人的手法,意在讓孩子領會。

胡蠅飛來習披披

胡蠅③飛來習披披,阿姐教我四句詩。四句詩仔我唔識④,腸肚淤塞是怎呢⑤?

胡蠅飛來習拖拖, 阿姐教我四句歌。四句歌仔我唔識,腸肚淤塞無奈何。

歌謠以蒼蠅鼓動翅膀的嗡嗡聲起興,講到姐姐教“我”詩和歌,但是不聰明的“我”就是記不住阿姐教的東西,這可怎么辦?一個天真、可愛的孩子形象頓然出現(xiàn)在人們面前,雖然孩子暫時不懂,但我們知道,家庭教育還是很有作用的。

三、待人與禮節(jié)

客鳥客客聲

客鳥⑥客客聲,人客來夠廳⑦。擔椅科恁⑧坐,發(fā)話⑨科恁聽。鰻魚俺來買,豬肉俺來賒。炣炣(ke55)⑩炒炒請恁食,食飽恁正返縣城?。

這是反映待人接物的一首典型童謠。客人來到,要給客人讓座,和客人聊天。買好魚好肉,做好菜好飯,用最棒的禮數(shù)來接待客人,又有禮貌地送客,這正是父母從小教育孩子們的。

二人相搏踣(bo35)落溪

挨啊挨,挨啊挨?,挨對青鱗批?。公愛?食,婆愛賣,二人相搏踣(bo35)落溪?。① “阮”,我的。

② “摳啊摳”,指小雞撲騰這翅膀。

③ “胡蠅”,即蒼蠅。

④ “唔識”,不懂的意思。

⑤ “怎呢”,怎么了?

⑥ “客鳥”,指一種小鳥。

⑦ “來夠廳”,來到客廳。

⑧ “科恁”,給您的意思。

⑨ “發(fā)話”,與客人聊天。

⑩ “炣炣”,意指燒菜做飯。

? “恁正返縣城”,您再回縣城去。

? “挨”,指用網(wǎng)網(wǎng)魚。

? “青鱗批”,指一種魚。

? “愛”,要的意思。

? “相搏踣落溪”,兩人打架掉進溪水里。

阿公投元差①,阿婆投外家②。元差來,外家來,雞母雞母拖來刣(zhong55)③。

這首童謠很有意思,一對老公公老婆婆到溪里去網(wǎng)魚,網(wǎng)到一些,老公公想自己吃,老婆婆想拿去賣。意見不合,各自找來官兵和家人理論。人來齊了,可二老早已忘記理論的事兒了,卻宰雞宰鴨招待起客人來。

四、婚嫁與生活

隆啊隆,騎馬去海豐

隆啊隆,騎馬去海豐。海豐人姓陳,騎馬去巡田。巡田生柳枝,柳枝生茶瓶。(“生”,指柳枝上掛著茶瓶。)茶瓶生橄欖,(“生”,茶瓶里放著橄欖。)橄欖雙頭紅。長竹篙,短竹筒。紅心姐,做媒人。做著底地,(“做著底地”,即“在哪里”。)做著大房。大房人刣豬,(“刣”,音如“tai35”,宰、殺。)細房人刣羊,(“刣羊”,宰羊。)拍鑼拍鼓等新娘。(“拍”,敲。)新娘底時嫁?(“底時嫁”,什么時候嫁?)初一嫁,初二抱子返外家。

這是海豐一首很古老的童謠,版本已改,但它仍最具代表性。一位奉子成婚的海豐青年,僅僅用了兩三個月的時間,完成了娶親、生育、回娘家三步曲,成為海豐人千古傳誦的佳話?!靶履锏讜r嫁?初一嫁,初二抱子返外家”雖然夸張,但卻喜得人心,極具大團圓效果。

月姑姑

月姑姑,照南湖。南湖水深深,個郎仔④,去載金。載粒粟,礱(long35)會挨⑤,確⑥會啄。啄。啄湳湳⑦,(nan214)好飼雞。飼雞打“咕咯”⑧,飼狗來掌暝⑨。飼個咱嬤子⑩,等行嫁嫁?。

歌詞里反映了樸實的男耕女織生活狀況,男主外,做生意;女主內(nèi),打理家庭。夫妻倆好好過日子,雞和狗都其樂融融。再養(yǎng)個女兒,等著日后嫁出去,多簡單的生活,然而又多么幸福!平平安安就是福,簡簡單單才是真。

外面人賣蚶(han55)

① “投元差”,向官兵投訴。

② “投外家”,向娘家訴苦。

③ “刣”,音同“tai35”,宰、殺的意思。

④ “個郎仔”,一個小孩。

⑤ “礱會挨”用礱脫出稻谷的殼。

⑥ “確”,“確”的繁體字,通“搉”,敲擊。

⑦ “湳湳”,爛的意思。

⑧ “打‘咕咯’”,即公雞打鳴。

⑨ “掌暝”,看家。

⑩ “咱嬤子”,女娃子。

? “行嫁”,嫁出去。

? “唔甘”,不甘心。

? “波棱菜”,即菠菜。

?“食贏蚶”,指菠菜比蚶更美味。

外面人賣蚶,爹愛食,娘唔甘?。后園種有波棱菜?,波棱菜仔食贏蚶?。

外面人賣蠔,爹愛食,娘喊無①。后園種有波棱菜,波棱菜仔食贏蠔②。

這是一首很有意思的童謠。爹爹想吃蚶或蠔等美味,但可能苦于家里拮據(jù),娘不肯,她力勸爹爹吃菠菜,說菠菜比蚶或蠔更美味。其實哪里是,但是相信娘也很無奈。潮汕女人向來都有持家有道的美名,從這首童謠里亦可看出。

五、節(jié)氣與節(jié)日

十 月 歌

正月正,新子婿來上廳③。二月二,牛仔好串鼻。三月三,犁耙稱頭擔。四月四,高田媽祖做大戲。五月五,龍船滿溪弄。六月六,尖擔滿地戳。七月七,多尼④烏,肉眼畢⑤。八八月八,牽豆藤,摘豆格。九月九,風箏嘟嘟走。十月十,油尖米飯脹到目瞌瞌⑥。

這是反映節(jié)氣的一首典型童謠,從二月到八月,農(nóng)民都有活兒要干,播種、耕地、割稻、舂米、還要照看各種各樣的瓜果。雖然勞苦,但想到豐收時節(jié)和新年即將到來,臉上卻洋溢著幸福的微笑?!笆率?,油尖米飯脹到目瞌瞌”,形象逼真,人們感到困了,不是因為累,而是吃得太飽想睡覺。

正月謠

初一人拜神,初二人拜人。初三人回拜,初四人等神。初五神落地,初六年枷開⑦。初七七不出,初八八不歸。初九九頭康,初十人擎安。十一單,十二雙。十三人開燈,十四燈正明。十五成月半,十六人圓燈。十七十八月上目客⑧,十九二十土地爺生。十九二十過,各人揣功課⑨。

這首《正月謠》形象地描繪了海豐春節(jié)的熱鬧狀況與正月習俗,初一到初五大家歡慶過春節(jié),初六新年開市后,人們會到廟宇祈求來年平安,一切都好。正月初七到正月十五,家家陸續(xù)炒菜茶,春節(jié)漸近尾聲。正月二十過后,大小老少,各自進入自己的“崗位”,認真過好每一天!

以上摘的13首童謠大致涵蓋了童謠里所描寫的內(nèi)容,但限于篇幅,無法一一列舉。由這些童謠可知,或長或短、或喜或悲、或真或假的歌謠,都是大人為了讓小孩能夠認識自然、享受童趣、學得知識、學會做人,快些長大的一種愿望,同時,也是海豐人民對平淡生活的一種美好向往與憧憬!童謠,讓我們心中都裝了一些美妙的故事,美好的遐想。① “喊無”,不肯。

② “食贏蠔”,指菠菜比蠔好吃。

③ “來上廳”,女婿上門。

④ “多尼”,一種小野果。

⑤ “肉眼畢”,指龍眼成熟得都裂開了。

⑥ “目瞌瞌”,指飽得想要睡覺。

⑦ “年枷開”,指年后開市。

⑧ “目客”,指月亮看不到了。

⑨ “揣功課”,找工作。

海豐童謠 最終61_海豐童謠

關注我們微信公眾號:mw74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