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影評:
更多>>我也看過這部電影
“我寧嘗鮮桃一口,不吃爛杏一筐”——王彩玲語。
當評述一個導演的作品時,我總是忍不住拿他和同一類別的某個導演PK,尋求他們之間的差異,或者,在細微中讓自己靈魂的觸角有一個立足之處,在他們營造的影像內(nèi)核世界,品味振撼觀念心靈的感源。這樣做的好處,你可以在比較中讓自己的思維有一個清晰的歸屬,就像看到兩個不同類型的美女,你必選其一的話,那么,決定你的好惡,便是那無法量化卻實實在在影響著欣賞品味的內(nèi)在因素——“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總和”,比如《立春》PK《三峽好人》,我選擇前者;再比如《投名狀》PK《集結(jié)號》,我卻看好后者。
王彩玲的話,雖然簡單,富有哲理。
我覺得《投名狀》是一個爛杏。別看它揮土如金,大牌名星助陣,編得故事也很眩,卻在詮釋一個讓人特沒勁的哲理:兄弟不可靠!《集結(jié)號》恰恰相反,鮮桃一只,盡管用了一幫沒有名氣的演員,講述的是一股精神氣啊,說白了吧,人要得就是這股氣兒,這股氣蕩得讓人回旋,讓人感佩,讓人拍著胸脯叫好!
如果說顧長衛(wèi)與賈樟柯PK,我覺得前者是一個挑選鮮桃的高手,后者充其量是背著一筐爛杏賺吆喝的小販兒。都是關注小人物,為什么差別這么大呢?
王彩玲,長得一口鮑牙,臉上滿是鳥屎的師范學校音樂老師,因會唱幾段歌劇,便自命不凡,走路仰首挺胸,看人鼻孔朝天?!读⒋骸返闹魅斯?,看著讓人寒磣,絲毫不具美感。外貌的丑陋與內(nèi)心世界的高貴,留存才王彩玲于一體,并不是顧長衛(wèi)隨意一筆,而是他精心雕琢獨具匠心所在。張藝謀在《我的父親母親》里,用章子怡飾演年輕時的母親,是著意讓人回味蒼老年邁的母親曾有過如花似玉的歲月。顧長衛(wèi)大膽地讓妻子用損毀的面容和形體,著意刻畫精神世界的高貴,讓支離破碎的外在形象通透重塑于觀眾心頭的象牙塔,無疑是向大師級導演的跳板的騰躍,風險中透視著不懈的追求,可貴,可敬。
歌劇,作為一種舶來品,也許在北京、上海的大歌劇院里才能聽得到。同樣是這樣的地方,你是絕聽不到二人轉(zhuǎn)的,因為驢唇不對馬嘴。生活本身就存在著種種不等式,合理、合適、合拍、和諧之下恰恰是許多反動。王彩玲的執(zhí)著,盡管稱得上是下里巴人對陽春白雪的渴望,有“寧有種乎”的追問!影片里,導演不時拷問王彩玲,同樣,也在拷問觀眾,執(zhí)著與偏執(zhí),一字之差,繆之千里。
相貌的丑陋,同樣兼具對美的渴求。如果我們把思維的音叉同導演顧長衛(wèi)的音調(diào)一致的話,你會發(fā)現(xiàn),導演在刻畫王彩玲不屈不撓“一根筋”時候,是愛憐、是呵護,是捧著怕摔著了的那種情感。
王彩玲面對學生時,唱著詠嘆調(diào),臉上洋溢的分明是滿足與幸福;面對北京歌劇團的領導,一臉的悲傷,唱出的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渴望與向往。飽含情感的傾訴,悠然間,讓人覺得歌劇竟然有著如此動人心魄的魅力。
藝術(shù),是普通人通往精神貴族的唯一途徑。王彩玲不甘平庸,她的精神氣質(zhì)已經(jīng)具備了精神貴族的風范,遺憾的是,上蒼不公,沒有賦予她如花的容貌和仙女般的身材,僅讓她長了一付動聽的歌喉。我們在關注這個追求藝術(shù)的苦行僧的人生片斷時,有一種欣賞黑色幽默的尷尬。
生活和藝術(shù)是兩種門類的事情,如果把生活當成了藝術(shù),或者把藝術(shù)當成了生活,都是可笑的。王彩玲作為平凡生活中極少數(shù)長著“一根筋”的追夢人,經(jīng)歷了屢屢碰壁之后,竟然如此倔強,頭撞南墻不回頭!
一條彎彎曲曲的山道,一陣砰砰的發(fā)動機聲響,一輛拉滿肥羊的農(nóng)用車,鏡頭處,大家分明可以看到那張高貴的臉正掩映在風塵與羊毛之中,王彩玲人生的詠嘆調(diào)在西北風里無奈地呤唱,不管是淚水,不管是屈辱,也不管是無言的追問,一切歸零,生活就是這般殘酷。
藝術(shù)追求不順,感情生活同樣曲折。老天似乎總是和王彩玲過不去。貌似忠厚、愛玩小聰明的周瑜,清高自負的藝術(shù)青年黃四寶,行為怪異、曲高和寡的胡老師。三個男人三場戲,預演著這個悲情女子無法規(guī)避的心路歷程。
周瑜的外表平庸和內(nèi)心世界的荒蕪,與稚氣和靈透同時兼?zhèn)涞狞S四寶形成鮮明的對比。一句“我寧嘗鮮桃一口,不啃爛杏一筐”,算是王彩玲對周瑜愛情試探的死刑宣判。黃四寶蹲在院子里玩風車童稚般的舉動,或許在一瞬間啟動了她對這個藝術(shù)青年情感的閘門。為了捕捉住這段門當戶對的“愛情”,王彩玲大膽出位,不惜用自已的胴體作出鄭重承諾,甘心情愿讓出北京戶口與君相守??墒?,一夜情之后,她才發(fā)現(xiàn)自己用最珍貴的貞操換來的卻是黃四寶無情的辱罵。
同樣是追求藝術(shù),一個是夢想在詠嘆調(diào)里唱響人生,一個是在油彩里描繪大千世界;一個是把自己的情感與終生永遠托囑,相依相伴,共彈琴瑟的癡情女;一個是逢場作戲,自命清高,偷吃了魚卻怕沾了腥氣的薄情郎。導演在這里似乎想悄悄說,夢人人都會做,夢卻有著不同色彩,有的是虛幻的,有的是現(xiàn)實的,夢醒時分,一切歸真。
對于王彩玲的第三段感情戲,我覺得與跳芭蕾舞的胡老師交往蓄意比較深刻。這個胡老師,一出場就讓人覺得膩歪,舉手投足間,一付娘娘腔。此人的經(jīng)歷與王彩玲有異曲同工之妙,一樣的孤傲,一樣的卓爾不群,一樣的扎眼。胡老師因受不了世俗偏見,向王彩玲提議,倆人以假結(jié)婚的方式堵別人的嘴。王彩玲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她已經(jīng)看穿了胡老師的用意,她不想讓自己成為別人抵擋流言蜚語的炮灰。胡老師無奈之下,只好用極端的方式把自己送進了監(jiān)獄。
這里有個細節(jié)十分動人,王彩玲到監(jiān)獄探望胡老師。胡老師竟像解脫了似的在探視室里要給王彩玲跳舞,說這里的布鞋與舞鞋一樣柔軟,說完一個立腳,就在鐵柵欄里面翩翩起舞......掙脫了精神桎梏的胡老師,為了表達對藝術(shù)的摯愛,竟然不惜以身試法,在鐵窗里享受芭蕾帶來的精神愉悅,導演的用意不言自明。
王彩玲感情生活的失敗并不能損毀她對理想世界的孜孜以求,讓人感佩的是,王彩玲一路走來,從孤傲地在云中飛翔,到認知現(xiàn)實,回歸大地,勇敢地調(diào)整自己的生活旋律,收養(yǎng)兔唇女孩,充滿愛心地為女兒醫(yī)治創(chuàng)傷,讓她與殘缺告別。天安門城樓前,母女間情意濃濃的對話,童心、愛心可鑒,回眸紅墻,她心中的詠嘆調(diào)恰如一道永不消失的彩虹橫貫于觀眾心中,讓人久久地感動。
人不能沒有理想,沒有理想的人是平庸的人,王彩玲的詠嘆調(diào)是為理想而唱的,因為她是一個不甘平庸的人。顧長衛(wèi)調(diào)動所有藝術(shù)手段,最終詮釋了這個主題,這個主題很鮮明,很陽光,很值得回味。
關注小人物,并不等于說泛泛關注,而是要從小人物的“凡人瑣事”中透視出人生不屈不撓的大精神、大境界,給人以啟迪.這樣的作品才耐得住歲月的敲打,同樣,這樣的導演也能在風雨中持久的挺立!
關注我們微信公眾號:mw74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