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會真記》看元稹的兩面人格

從《會真記》看元稹的兩面人格

提起元稹,人們立刻就會聯(lián)想到“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的詩句,此句摘自元稹為紀念亡妻韋叢而作的詩《離思》,表達了詩人對妻子的忠貞如一,因而受到人們的稱頌和喜愛,成為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實際上,元稹的人品并不怎么樣,專家們認為他是一個玩弄女性、始亂終棄、喜新厭舊的負心漢,而這一結論源于歷代文人對元稹的小說《會真記》所作的考證。

元稹,字微之,河南洛陽人。他8歲喪父,少時貧困,25歲起步入仕途,后歷任高官,52歲時病逝于武昌軍節(jié)度使任上。元稹的詩與白居易齊名,就像盛唐時期的“李杜”一樣,當時被人們并稱為“元白”。除了寫詩以外,元稹還寫了一篇非常有名的小說《會真記》(又名《鶯鶯傳》),這篇小說后經王實甫改編成雜劇《西廂記》,從而使張生和崔鶯鶯的愛情故事變得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然而,王實甫改編的《西廂記》只是節(jié)選了《會真記》的前半部分,改編后的劇本與原作有所不同:一是增加了紅娘這個角色;二是改成喜劇結尾,把崔張二人的分手改成了有情人終成眷屬。

實際上,在原作小說《會真記》中有情人并未成為眷屬。張生與鶯鶯成其好事之后,張生要去長安趕考,二人痛哭訣別。張生去了長安。當年沒有考中而留在了長安。張生給鶯鶯寫了一封信,還給她捎去了花粉和胭脂。鶯鶯給張生回了信,隨信送給張生玉環(huán)一枚、頭發(fā)一縷,文竹茶碾子一個。信中說:“臨紙嗚咽,情不能申。千萬珍重!珍重千萬!玉環(huán)一枚,是兒嬰年所弄,寄充君子下體所佩。玉取其堅潤不渝,環(huán)取其終始不絕。兼亂絲一絇,文竹茶碾子一枚。此數(shù)物不足見珍,意者欲君子如玉之真,弊志如環(huán)不解,淚痕在竹,愁緒縈絲,因物達情,永以為好耳。”

元稹在小說中寫道,張生是自己在京應試時的同學,張生把自己的艷遇詳細地告訴了元稹,還說自己已經決定終止這段戀情。元稹不理解他為什么這樣做,張生說:“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貴,乘寵嬌,不為云,不為雨,為蛟為螭,吾不知其所變化矣。昔殷之辛,周之幽,據(jù)百萬之國,其勢甚厚。然而一女子敗之,潰其眾,屠其身,至今為天下僇笑。予之德不足以勝妖孽,是用忍情?!彼囊馑际钦f,美色是禍水,商紂王、周幽王都因沉湎女色而亡國。我的德行雖不足以抵抗妖孽的誘惑,但現(xiàn)在我可以忍住我的情感了,所以決定斷絕和她再來往。

又過了一年多,張生在長安考中當了官,在長安娶別人為妻,鶯鶯也另嫁他人。有一次,張生因事經過鶯鶯的家鄉(xiāng),他找到鶯鶯的丈夫,請求以表兄的身份見鶯鶯。鶯鶯拒不出來見他,張生再三懇求,鶯鶯就寫了一首詩送給張生,詩云:“自従消瘦減容光,萬轉千回懶下床。不為旁人羞不起,為郎憔悴卻羞郎?!?。又過了幾天,張生要離開這兒了,又去鶯鶯家辭行,鶯鶯仍然不出來,經張生懇求再三,鶯鶯又寫了一首詩送給張生:“棄置今何道,當時且自親。還將舊時意,憐取眼前人。”。二人聯(lián)系從此斷絕。

本來,這只是元稹寫的一篇小說。但是因為元稹的名聲和身份太顯赫了,就有許多名人出來考證。到宋代已經有人根據(jù)確鑿的史實作出結論說,《會真記》實際上是一篇自傳體小說,小說中的張生就是元稹自己,小說中的鶯鶯是元稹的表妹崔雙文。到了近代,著名學者林語堂、魯迅、陳寅恪等大師都肯定了這一結論。

元稹自從赴京應試以后,以其文才卓著,為太子少保韋夏卿所賞識,元稹斷絕了與表妹雙文的來往,娶了韋夏卿的小女韋叢為妻。七年后,韋叢病死,過了兩年元稹即納一小妾,再過數(shù)年,他又娶了一個名門望族的女人裴淑為妻。陳寅恪先生因而對其評價說“自私自利!綜其一生行跡,巧宦固不待言,而巧婚尤為可惡也。豈其多情哉?實多詐而已矣”。

也有人說,元稹名利心重,選擇結婚對象主要考慮到自己的仕途,而他心目中真正所愛的仍是自己的初戀情人,所以《離思》中“滄?!焙汀拔咨健敝傅牟皇琼f叢而是鶯鶯,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就會讓[wWW.nIubb.NEt]那些癡迷“滄?!薄拔咨健痹娋涞哪信畟兏邮?。

請欣賞圖片——葡萄牙著名攝影作品選:

從《會真記》看元稹的兩面人格
1、

從《會真記》看元稹的兩面人格
2、


從《會真記》看元稹的兩面人格
3、


從《會真記》看元稹的兩面人格
4、


從《會真記》看元稹的兩面人格
5、

關注我們微信公眾號:mw74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