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就像是一場注定,冥冥之中安排我們穿越時空之墻,透過歷史長河去認(rèn)識如此與眾不同的他——李白,一位又狂又瀟灑的詩仙。
李白愛酒。似乎自古以來,浪漫的文人才子都對杯中之物情有獨(dú)鐘,酒更是李白的精神寄托,酒也成了他佳作誕生的催化劑?!叭松靡忭毐M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政治場上失意至極的他,也許在酒中能得到些許安慰與解脫,盡情享樂,將一切不痛快拋之腦后?!拔寤R,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也許在李白眼中,所有功名利祿還不如一碗美酒,只管狂歌豪飲,醉個天翻地覆。試問,古來幾人可以月下獨(dú)酌花間一壺酒,酣暢舉杯對影成三人?所以他飲得瀟灑,醉得詩意。 李白有愁。也許李清照之愁只恐雙溪舴艋舟也載不動,而李白愁得氣勢磅礴,愁得悲壯,如天上來的黃河之水,任舉杯欲消也不滅。當(dāng)年的賜金放還,澆滅了這位學(xué)富五車的才子的雄心壯志報(bào)國夢。人生在世不稱意,他滿懷失望與憂愁離開長安。當(dāng)他發(fā)現(xiàn)理想與現(xiàn)實(shí)充滿矛盾,當(dāng)他發(fā)現(xiàn)人生如此短暫,望高堂明鏡,昔日青絲已成雪?,F(xiàn)實(shí)已不允許他為國家施展所長,回首曾經(jīng),誰能不愁?他的愁,化作流光溢彩的篇章,化作不盡江水向世人涌來。
李白亦狂。李白的狂,是“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李白的狂,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當(dāng)初,狂放不羈的他奉詔入朝,卻因性情恃才傲物受到排擠遭孤立。力士脫靴貴妃捧墨,御手調(diào)羹,他狂傲一生,從未低下那顆高高的頭顱彎下堅(jiān)挺的脊梁向權(quán)貴屈服獻(xiàn)媚。也許多數(shù)讀書人寒窗數(shù)載,只為一朝功成名就,侍君于朝。幾人如李白般狂得純粹,一生不肯摧眉折腰,豈是蓬蒿人? 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無論是他的歡樂暢快,還是他的憂愁癲狂,他以筆寫心,于是我國詩歌的百花園中又多了一縷奇香,而且經(jīng)久不絕。他的雙腳踏遍名山大川,蒼翠幽深的山,清澈靈動的水,都融入他的詩句中。每當(dāng)讀起李白的詩,仿佛被注入鮮活的血液,仿佛身臨如醉似幻的境界。
李白是詩仙,也是謫仙。也許并不寂寞孤獨(dú),他擁有一顆狂放的心,一個不羈的靈魂。他來去自由,不變的氣節(jié)讓他穿越時空,永恒的精魂伴著他的激情凌于青冥之上。李白在詩歌史上永遠(yuǎn)光芒四射,傲視凡塵。他亦如流水般爛漫、豪放、灑脫、無拘無束,堅(jiān)定一個心中的方向,一往無前。
我心中的李白,是一位偉大的詩人,是擁有神髓的赤子。他綻放了生命的夢幻與激情,集一身酒之濃香,詩之回腸。
讓我們聆聽他吟出的悠長的韻律,讓我們永遠(yuǎn)仰視他站的高度??茨翘炜眨闶欠衲芡高^千年的相隔,與詩仙的目光相遇?
H
《春江花月夜》:張若虛與隋唐詩人的較量
唐人張若虛借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橫絕,竟為大家”,可謂人人皆知,其文字句間的風(fēng)采既承襲六朝文風(fēng),又開創(chuàng)初唐風(fēng)采,可謂為詩壇上的里程碑之作。 不過,或許世人皆知張若虛有一名著為此,卻很少人知道,《春江花月夜》這一詩題早在六朝南陳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據(jù)史料載,此題為南陳后主陳叔寶所創(chuàng),以其生活奢靡的程度來看,該詩應(yīng)該描寫的是南陳皇宮中的奢侈淫亂的生活,可惜原詩并未流傳下來,所以不得而知。
倒是這一詩題卻被人傳承下來。以現(xiàn)在的資料顯示,包括張若虛,共有六人曾以《春江花月夜》為題作詩。而張若虛可借鑒到的有這三人五首:隋煬帝楊廣兩首,諸葛穎一首,張子容兩首。
承襲南陳后主的,史上列為“暴君”之一的隋煬帝:楊廣。楊廣雖是一代君主,卻
也喜好作詩,而他筆下同名為《春江花月夜》的兩篇詩歌便繼承了南陳后主的宮體詩格調(diào)。
何謂宮體詩?簡單的說,即是以宮廷為中心,以艷情為內(nèi)容,主寫君主歡娛生活的詩歌。
這種格調(diào)在隋煬帝的詩中便很好的體現(xiàn)了出來,其二首如下: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夜露含花氣,春潭漾月輝。漢水逢游女,湘川值兩妃。
前詩以靜淌的暮江,遍野的春花,隨波而去的月色和順潮而來的星輝描繪出一幅春花江岸的夜色美景圖。手法上動靜結(jié)合:江不動,花不動,而潮水流波把題目中的月“送”走,把星“帶”來。這詩無疑描繪的是一幅美妙的春江花月夜之景。 但仔細(xì)看下,詩中又有弊端:開篇寫“暮江”是“平不動”的,而到了最后二句卻又出現(xiàn)了會流動的“流波”和“潮水”,這與第一句產(chǎn)生了耐人琢磨的矛盾。而且最后二句中把月“送”走了,“帶”來了星。這與題目《春江花月夜》不符,難道隋煬帝打算把題目創(chuàng)新后更改為《春江花星夜》?
姑且不提這些,我們再來看看第二首。前二句寫美景,夜晚的露水沾在了花瓣上,仿佛染上了花的香氣,清香的韻味十足;春潭蕩漾著月亮的光輝,美艷無比。后二句寫美人,漢水的游女和湘川的妃子。總體看來,以美好的春江花月夜之景襯托了君王所遇女子的美麗動人,表現(xiàn)了君王的喜悅、暢快之情。
美景配美人,妙不可言??蛇@詩卻感覺不到任何內(nèi)涵,只覺徒有外表,空虛無華罷了。
宮體詩畢竟浮夸風(fēng)。寫景兼艷情,艷情趨于淡化、凈化。況楊廣的詩僅五言四句,篇制短小,境界狹窄。這也怪不得楊廣,畢竟貴為一國之君,若他的生活如同乞丐般艱苦潦倒,想必也寫不出這樣浮華的句子。所以真正能稱為“作家”的國君——南唐后主李煜,他吃過的苦可是一般國君所難以品嘗的。
雖然楊廣的詩貴為浮夸的宮體詩,卻并不是一毫優(yōu)點(diǎn)也無法取,張若虛在他的《春江花月夜》之中,就參考并借鑒了楊廣的詩,并在借鑒的基礎(chǔ)上更增加了他獨(dú)有的“張氏美感”。
如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詩中“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一句便仿造于楊廣詩“春花滿正開”這句,而張若虛詩更勝一籌的地方在于他不僅寫出了春花滿開,并且還有一條彎彎曲曲的江水環(huán)繞在花草遍生的郊野上,可謂靜中生動,動靜結(jié)合,美感四溢。還有開頭那句“春江潮水連海平”,仿的是“潮水帶星來”,光憑氣勢上張若虛的造詣就高過了楊廣:江潮涌向了大海,與海連成了茫茫的一片。這種堪比帝王的開闊視野甚至連貴為帝王的隋煬帝楊廣也無法比擬。詩中還有一句“江潭落月復(fù)西斜”,簡簡單單的幾個字,便把月落的過程一筆帶過:滟滟江潭上一輪孤月緩緩向西邊傾斜而去,漸漸消失在天穹之間。突出了時間的飛逝,春江尚還流淌,春花依舊盛開,可夜已盡,月已斜,年華已老,流光輕易把人拋。相比之下,隋煬帝筆下的“春潭漾月輝”就少了詩背后淡淡的惆悵之感,僅僅是純粹的寫景之作罷了。
與隋煬帝同期的還有一個人也寫過一首名為《春江花月夜》的詩,這個人名叫諸葛穎。
此人曾做過楊廣的正議大夫,性褊急,常被皇帝罵。但他卻是個很有才華的人,著有《隋書志》、《兩唐書志》等幾十部卷書。
他所作的《春江花月夜》詩少了楊廣的宮體詩格調(diào),更貼近與下層的詩人,其詩如下:
花帆度柳浦,結(jié)攬隱梅洲。月色含江樹,花影拂船樓。
擁有五顏六色如花般船帆的客舟渡過柳樹蔭蔭的堤岸,詩人將客舟停在岸邊,隱居梅洲。朦朧的月色籠罩在岸邊的樹林上,仿佛月色把江樹包含了起來,繁花的麗影約綽地覆滿了舟上的小樓。
詩人用五言四句點(diǎn)出了自己所隱居的地點(diǎn)是如何的美麗:江樹、月色、花影連結(jié)成了一幅幽美靜謐的夜景圖,仿佛就已說出了詩人隱居在此地是多么的舒適和賞心悅目。詩人借景抒情,道出了對梅洲這個地方的深深喜愛。
因?yàn)樵姷暮喍酞M小,所以此詩與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相比起來就遜色了許多。但不得不提的是,詩中有兩字用得極佳。一個字為“含”,月色只聽說過“籠”、“照”,卻從未見過有人會用“含”這一種寫法,但正是這一種與常人不同的寫法,把月色擬人化了,好像那岸邊的江樹被如少女般溫柔的月色“含”在了“口中”,徒增了那一份親切之感,是為一絕。另一個字則是“拂”,花兒美妙的身姿在輕風(fēng)的吹拂下?lián)u曳生姿,在月光映照下顯形的花影仿若在溫柔地輕拂船樓,那一份動態(tài)的美感便不請自來。
諸葛穎的詩雖然短小,但卻不乏借鑒之處。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中就有幾句是從中幻化而來的,如“青楓浦上不勝愁”一句,同樣是江浦,諸葛穎的詩中僅把它作為一個路途上的標(biāo)記,而張若虛的詩中則暗含了離別之意,因此才會有“愁”;張若虛詩中還有一句“落月?lián)u情滿江樹”,相比“月色含江樹”來說,前者蘊(yùn)含的情感更為濃烈:樹影在落月下?lián)u曳,牽動了離人的心思。張若虛詩可謂詞詞貼意,句句含情,其字詞句中感情的投入是諸葛穎詩無法比擬的。張若虛詩的妙,由此可見一斑。
雖說張若虛詩好,但前文都是以唐代以前的詩來與之作的對比,而詩歌真正繁榮起來的時代應(yīng)該是唐朝。正巧,唐代就有兩位詩人以《春江花月夜》為題作了三首詩,其中兩首為張子容所作,因?yàn)樵姷姆纸绮磺?,我暫且將他二首合為一首來談?/p>
張子容詩如下:
林花發(fā)岸紅,氣色動江新。此夜江中月,流光花上春。分明石潭里,宜照浣紗人。 交甫憐瑤佩,仙妃難重期。沉沉綠江晚,惆悵碧云姿。初逢花上月,言是弄珠時。 當(dāng)然,品一首詩,自然要先看作者。張子容為何許人也?傳他為玄宗時期人,曾官晉陵尉。初與孟浩然同隱鹿門山,為死生交。復(fù)值亂離,流寓江表。后棄官歸舊業(yè)以終。據(jù)說他詩興高遠(yuǎn),為當(dāng)時文人所稱贊。單看他寫的這兩首《春江花月夜》,就與隋煬帝、諸葛穎的風(fēng)格迥異:
樹林中的野花自岸而發(fā),艷紅的氣色撼動了江面。月光倒映在江面,月色傾灑在花野上,更突顯出了春色。石潭清澈見底,甚至可以映照出浣紗人皎好的面容。鄭交甫憐惜仙女所贈的玉佩,卻難有與其主人相逢的時期。于是他的心情如同傍晚的綠江一般沉悶,碧云飄逸的身姿倒映在江中,卻平添了一股惆悵。初次相望花野上的明月,就好象看到了仙女的珠佩一般,感到月亮是如此的美艷動人。 張子容的詩與隋代兩人的詩相比,就突顯出了唐人的風(fēng)采。無論是在用詞還是用典上,都略微的超于隋代前人。首句“林花發(fā)岸紅,氣色動江新”,詩人用嬌柔弱小的野花齊開之氣色來“動”了江水,試想一下,林岸的野花一片連著一片綻放出艷麗的紅色,把原本清涼透亮的江面也染成了相似的彤紅,這頗有杜甫“星隨平野闊,月涌大江流”般的氣勢。“此夜江中月,流光花上春”,僅用一聯(lián)遍點(diǎn)出了詩的主題:春、江、花、月、夜。月不僅照在了江中,同樣也照在了繁花之上,頓時使得春意盎然。而后兩句“分明石潭里,宜照浣紗人”則點(diǎn)出了江水之清,暗
含詩人思念“浣紗人”的感情,仿佛這江水就是用來映照其思念之人的。后面的三聯(lián)則化用了一個典故:“交甫遇仙”。交甫,即鄭交甫。相傳其曾于漢皋臺下遇到兩位仙女,其中一位就是西王母的侍女許飛瓊。許飛瓊貌美如花,鄭交甫對她一見傾心,便向她索要了她的珠佩?!芭旖馀迮c之。交甫行數(shù)步,空懷無佩,女亦不見”(出自《神仙傳》)??v是萬般愛惜那珠佩,終究還是消失得無影無蹤,連心目中的仙女也難有相逢之時。這里我們不得不聯(lián)想到詩人曾經(jīng)“值亂離,流離江表”,或許這一聯(lián)正是詩人在暗暗抒發(fā)身世的悲涼之情:途徑亂世,失所流離,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夠回到家鄉(xiāng),才能與親人團(tuán)聚?于是詩人對著綠江才會感到心情的沉重,詩中用“沉沉”一個疊詞來很好的表明了他的苦悶和無奈,甚至在對著風(fēng)姿綽約的碧云,詩人也只感到了一絲絲惆悵,那是由美而產(chǎn)生的無限悵惘之情。
詩到了這里,仿佛詩人的情已抒發(fā)到了極致,殊不知后面二句才是真正的“點(diǎn)睛之筆”:“初逢花上月,言是弄珠時”。若是不仔細(xì)考究,是無法領(lǐng)會這二句的妙處所在的:“弄珠”即是仙女許飛瓊的珠佩。詩人雖頭一次在花野上仰望明月,卻猶記起了仙女給予交甫的那一塊珠佩。陌生的地點(diǎn),陌生的景色,卻有一輪與家鄉(xiāng)相似的明月懸掛在空中,這種在陌生的環(huán)境中忽然萌生的熟悉感,怎能不讓詩人想起了家鄉(xiāng)、想起那一份曾經(jīng)美好的生活呢?這六句詩以典故串聯(lián),抒發(fā)了詩人在異地他鄉(xiāng)對家鄉(xiāng)的深深懷戀,卻只能憑月而思的惆悵嘆惋之情。
在感情抒發(fā)上,張子容的詩與張若虛的詩雖有相似之處,即都是抒發(fā)了淡淡的離愁別緒與濃濃的思念之情。但通過了另一首詩,我發(fā)現(xiàn)了張子容的詩中暗含著另一層寓意。
那便是阮籍的《詠懷八十二首》,其中也引用了交甫的典故,并給他們編造了一個悲劇式的后續(xù)。詩人發(fā)言玄遠(yuǎn),文多隱避,這首詩的主旨千百年來眾說紛紜,其中一種說法是暗喻了君臣關(guān)系,諷刺的是當(dāng)朝專權(quán)的司馬氏。由此不得不聯(lián)想到了詩人的背景——玄宗時代。詩人是否經(jīng)歷過安史之亂,因資料而無從考究;詩中是否暗含對統(tǒng)治階級的不滿,也不得而知。因此,此詩仿佛被貼上了一層淡淡的埋怨與譏諷之情,遠(yuǎn)不及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詩的淡漠儒雅和純潔了。 以上便是張若虛在作《春江花月夜》詩時可讀到的范本,相較之下,張若虛的作品明顯較前人優(yōu)越許多。也不愧聞一多老先生對它的高度評價:“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了。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詩氣勢之焰,使得以此為題寫詩的后人也暗淡幾分。有一位敢與他“叫板”的詩人姓溫名庭筠,又叫溫八叉。他為何許人也想必大多數(shù)人都知道。他也有一篇名為《春江花月夜》的作品,在此切提出來與張若虛相較,品味一下唐朝新生與衰老兩代不同時期的詩之風(fēng)采。
溫庭筠詩如下:
玉樹歌闌海云黑,花庭忽作青蕪國。秦淮有水水無情,還向金陵漾春色。 楊家二世安九重,不御華芝嫌六龍。百幅錦帆風(fēng)力滿,連天展盡金芙蓉。 珠翠丁星復(fù)明滅,龍頭劈浪哀笳發(fā)。千里涵空澄水魂,萬枝破鼻飄香雪。 漏轉(zhuǎn)霞高滄海西,頗黎枕上聞天雞。蠻弦代寫曲如語,一醉昏昏天下迷。 四方傾動煙塵起,猶在濃香夢魂里。后主荒宮有曉鶯,飛來只隔西江水。
通篇而觀,溫庭筠詩與隋煬帝楊廣、諸葛穎、張子容的詩相比較,篇幅及字?jǐn)?shù)是大大的增多,在感情抒發(fā)上看,溫庭筠詩的情顯得更為濃烈。
前面二句中的“玉樹”及“后庭”采用的是南陳后主陳叔寶的典故。相傳陳叔寶曾作《玉樹后庭花》一詩,其中有一名句為“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巧
的是,南陳就在后主荒淫無序的統(tǒng)治下很快便滅亡了,那句本寫花開花落的美景的句子也被后人指為擁有國家不長久的寓意,因此才有了“玉樹后庭花,花開不復(fù)久”的亡國之感。用這一典故出名的還有杜牧的《泊秦淮》,以歌女不知亡國之事,猶在江邊遙唱《玉樹后庭花》之曲,來諷刺了唐王朝的迂腐和衰敗,也對唐王朝的未來感到了無限的渺茫。若說杜牧的詩還是借著歌女來抒發(fā)自己的不滿,溫庭筠詩更是直接挑明了:第二聯(lián)開頭的“秦淮”暗喻了杜牧的《泊秦淮》,水是無情的,可無情的水卻蕩漾著春色,流入皇宮之中。詩人在寫景下隱含著冰冷的嘲諷,表現(xiàn)出了對統(tǒng)治階級不問世事的不滿。而這種不滿的原因在下面一聯(lián)給出:“楊家二世安九重,不御華芝嫌六龍”,溫庭筠年輕時幾番考試不中舉,后被楊賢妃讒害,卷入了宮中的是非,導(dǎo)致其科舉不及第,直到了老年才步入仕途。這兩句便是他在揭露統(tǒng)治階級對自己命運(yùn)的不公:高傲的楊賢妃等安然的位于如同天庭般的高位之上,仍不滿意駕御華芝與六龍,實(shí)在是貪得無厭。下面的兩聯(lián)則形成了一個強(qiáng)烈的反差:“百幅錦帆風(fēng)力滿,連天展盡金芙蓉”,詩人自比為迎風(fēng)而招揚(yáng)的錦帆和連天招展的金荷,以表自己才華的橫溢及為國抱負(fù)之心的強(qiáng)烈。可后兩句“珠翠丁星復(fù)明滅,龍頭劈浪哀笳發(fā)”卻又表現(xiàn)出了詩人心情的低落與無助:仿佛自己就是那零星的珠翠在黑暗中忽明忽現(xiàn),通向仕途的路徑被滔滔風(fēng)浪狠狠的截?cái)?。這兩聯(lián)寫出了詩人空有一身才華卻被埋沒,抒發(fā)了其對統(tǒng)治階級深深地埋怨與不甘之情。詩人雖然很苦悶,但并沒有喪失對統(tǒng)治階級的信心,這一感情在下一聯(lián)中被很好的抒發(fā)了出來:“千里涵空澄水魂,萬枝破鼻飄香雪”,詩人希望千里的江水能澄清自己的靈魂,使得君王能夠看得更清晰;期盼千萬的樹條能破除君王鼻前的障礙,使他能嗅出詩人如雪一般的清香。溫庭筠在這一聯(lián)中寫出了自己最美好的愿望:期望統(tǒng)治者的醒悟,能夠認(rèn)識到他是一個人才,并重用他。可惜,可背,愿望總是美好的,而現(xiàn)實(shí)卻是殘酷的。最后的四聯(lián),詩人終于翻然醒悟:唐王朝,已衰。后面四聯(lián)寫出了統(tǒng)治者生活的荒淫無度:霞高滄海,枕上聞雞,聽曲歌罷,醉昏天下。四方的戰(zhàn)事打響,濃煙四起,而昏庸無能的統(tǒng)治者卻仍在香夢之中。這樣的景象,如何不使詩人聯(lián)想到那位寫出《玉樹后庭花》這首亡國之音、使南陳王朝毀于一旦的南陳后主呢?曉鶯從不遠(yuǎn)的西江飛來,似乎宛轉(zhuǎn)的歌喉中唱著的正是那禍國殃民的靡靡之音……
詩人以南陳后主陳叔寶的典故為主線貫穿全詩,懷古傷今,諷刺了晚唐統(tǒng)治者的庸俗無能,對逐漸衰敗的唐王朝表示深深的惋惜,同時也為自己仕途命運(yùn)的坎坷感到無奈與嘆惋。
溫庭筠的這首《春江花月夜》詩不得不說是一首很出眾的諷刺詩,其用典恰到其分,感情濃烈,大起大合,似有李白《宣洲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之風(fēng)采。但與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詩相比,溫庭筠詩的內(nèi)容沒有張若虛詩的內(nèi)容廣泛,僅僅是詩人自我遭遇的寫照,只是一味的諷刺和抒發(fā)了自己的郁悶之情。而張若虛詩更天界了對人生及宇宙的思考,其感情細(xì)膩,如行云流水般緩緩傾瀉而出,優(yōu)美至極。這一點(diǎn)是溫庭筠詩所無法比擬的。
不過俗話說得好:“時勢造英雄”。溫庭筠所處的時代已是唐朝的后期,戰(zhàn)火連綿,生活疾苦,也難怪他寫不出初唐的張若虛詩中的那股純凈及幽艷了。
陳后主一篇只傳題目未見傳文的詩竟使幾代文人墨客的詩興大發(fā),揮筆而作,更是出了像張若虛這樣的“大家”之才,可謂千古風(fēng)流人物競折腰啊!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孤篇蓋全唐”,獨(dú)居詩之頂峰,將同以此為題的其他詩踩在了腳下,也不難理解后人予他的評價是:“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diào),孤篇橫絕,竟為大家;李賀、商隱,挹其鮮潤;宋詞、元詩,勁其支流”。
對李白的解讀 加 《春江花月夜》的解讀37_春江花月夜的作者
有人說,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簡直就是德國的浪漫美學(xué)之一——詩化哲學(xué)。這種說法,也并不是沒有科學(xué)根據(jù)的.
附:隋煬帝楊廣《春江花月夜》詩另一版本:“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裊裊秋風(fēng)過,凄凄春草繁。佳期遙不至,美人游未還?!?因篇幅有限,此處不再多作說明。
G
詩仙·酒仙
??“酒入愁腸,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為劍氣,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余光中
??最近向朋友借了一本書,名為《唐代三大詩人》,寫的是關(guān)于李白、杜甫以及白居易的生平與詩風(fēng)。在讀這本書之前,對于李白僅僅是喜歡,喜歡他寫的詩,喜歡他狂放的個性,認(rèn)為他是個的文略超群的詩仙,是一個風(fēng)華絕代的酒仙。但是,當(dāng)我讀完這本《唐代三大詩人》之后,發(fā)現(xiàn)李白不過是一個平凡的人,一個生命坎坷,歷經(jīng)滄桑的詩人,一生大悲大喜,大起大落的浪漫主義者、理想主義者。
??李白,很多時候就像我的影子,虛無得讓我難以捉摸。但他卻能一語道出我的思想,仿佛他那雙犀利的眼睛,可以窺探到我的心境。他的思想常與我相同,他的話語回蕩在我耳邊的時候,不經(jīng)意地?fù)芘宋业男南摇?/p>
??于是,我突然間發(fā)覺,他就在我的身邊,離我如此的近。他好像是我的一個朋友,一個親人,甚至就是我自己。
??心中的明月
??成熟的詩人都有自己鐘愛的意象,陶淵明愛菊,林和靖愛梅,周敦頤愛蓮,而李白獨(dú)愛月。月是他心中的信仰,是他心靈的守護(hù)。
??浪漫超脫。如果說飲酒,那一定要有月才好。獨(dú)自坐在月下,自斟自飲,自娛自樂?!跋剃柺兄袊@黃犬,何如月下傾金罍”;“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在酒后的淚眼朦朧中,就看見月也與之同醉。此時此刻,什么都可以拋之腦后,縱酒放誕,與月同醉,暫脫世俗。
??圣潔柔情。皓月當(dāng)空,無數(shù)美麗的月光灑落一地的銀白,水光瀲滟,月色清朗,在這遼闊的天地間有著兩輪明月—— 一個在天上,一個在水里。船泛著月光悄然前行,而太白早已陶然心醉,他沒有目的地信流而行,逞情游賞。無數(shù)皎潔的光芒灑落瀉在水面,水月融合的一刻,衍生出無數(shù)柔婉與圣潔。
此時的太白,柔婉如河中的水,圣潔如天上的月,月光之下,波光之上,已是物我兩忘了。
??孤獨(dú)寂寞。孤獨(dú)是內(nèi)心最玄妙的靈感,是超凡絕俗的智慧。當(dāng)孤獨(dú)來臨的時候,李白獨(dú)守著心靈的明月,對月抒情。 “花間一壺酒,獨(dú)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就是醉臥酒場君莫笑,對坐朗月予自酌。在清風(fēng)朗月間,笑看人生冷暖悲歡離合,坐觀世態(tài)炎涼潮起潮落。
??月光下有自己的影子,拉過來吧,連自己在內(nèi),化成三個人,這樣也許會熱鬧一些。可是,明月畢竟不解飲,而影子呢,只是隨身而動而已。罷,罷!“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jié)無情游,相期邈云漢?!???永恒時空?!扒嗵煊性聛韼讜r?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fā)。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白兔搗藥秋復(fù)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 ??劈頭而來,便是一個千古萬世之問,“青天有月來幾時”?悠悠萬世,明月存
在對于人間是一個魅人的宇宙之謎,這突如其來的一問,分明帶有幾分醉意,從而倍有詩味。人不能攀上明月,明月為什么總是與人相隨?明月從海間而來,天亮?xí)r又歸于何處?孤獨(dú)的嫦娥月宮中有誰為伴?……這一些,是對宇宙的遐想,又是對人生哲理的探求。月亮亙古永存、普照四方,于此相對,人生短暫,其間有不盡的坎坷曲折、孤獨(dú)和寂寞。而這種孤寂,有明月作證,"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 ,于是,李白式的痛苦,便有了穿越時空的永恒。
??明月是太白心中最簡單的信仰,只有心中的明月不丟失,那純美的心靈才不會丟失。在我的眼中看來,這是李白排遣內(nèi)心苦悶的一種方式,什么都可以背叛自己,惟獨(dú)明月不會,什么都可以欺騙自己,惟獨(dú)自己的心靈不會。當(dāng)自己被欺騙,被背叛的時候,尋找心中的影子,尋找心中的靈魂,只有那里才是最安全的。 ??在今天,我們大多數(shù)人的內(nèi)心是迷茫的,空虛的,就是應(yīng)為丟失了心中的明月,丟失了自己的靈魂。如果能多看幾眼明月,多與心靈對幾句話,那心中的夢想就不會迷茫,心靈的巢穴也不會空虛。李白的這一方式也讓我學(xué)會了如何樂觀地面對人生。
月明星稀
月光皎皎如霜,在天邊靜靜地釋放著它美麗的光華,軒窗旁是它為人間投下的倩影。凝神屏息,還能聽得到它的光芒墜落大地的聲音,那是一種比霧還要輕,比紗還要柔的聲音,只要聽到了,心里的困境將全部消失。
在夢境的邊緣,有一個人始終仰望著這一輪明月,并且在夜深人靜之時,獨(dú)自傾聽月光落地的聲音,不覺間會有一滴淚滑落唇角,化作酒漿落入咽喉。 是的,在李白的心里,永遠(yuǎn)住著這一輪完美的明月。也有人曾不止一次好奇地猜測過,李白喜歡月亮的原因。
其實(shí),喜歡月亮,并不只有李白一人。從古至今,多少詩人,多少作家都喜歡月亮。曹孟德在《短歌行》中不是曾說過“月明星稀,烏雀南飛”么;王維也在《山居秋冥》中寫道“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然而這兩種月,也不一樣。 孟德心中的月,帶著某種悲涼色彩,是一輪掛在戰(zhàn)場邊關(guān)夜空中的冷月,是讓人頓生憂愁的觸眉;而王維眼中的月,卻是朗朗照在松林間的一盞明燈,帶著安祥的目光俯視著大地,它的光芒如流泉般傾瀉,流淌在安靜的松林,順著山間石上清泉,流進(jìn)人們心里,去洗凈他們心上的塵埃。
直到今天,當(dāng)我們感到無助與孤獨(dú)而獨(dú)自仰望明月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原來月亮有著一種共性,就是純澈和安靜。詩人們喜歡月,無非兩種原因,一是借月來抒發(fā)情感,訴諸胸懷,二是用以表明自己純澈的心靈。
但是,李白不一樣。
日本松浦久友教授就曾經(jīng)指出過,說李白對一種白色的,閃光的,亮色調(diào)的東西,始終憧憬。如明月,如露水,如明珠。這是一種內(nèi)心的單純完美體現(xiàn)。李白愛月,是因?yàn)樗恢币曉铝翞樾叛?,把它作為一種做人的標(biāo)準(zhǔn)——孤傲,但不失溫暖;冷漠,卻始終純澈。月光照進(jìn)他心底的時候,他就會感到無比心安,于是他有時高興,有時悲傷,有時感慨;有時大笑,有時流淚,有時嘆息。但,他對于月的感情是不變的。李白和月可以說,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或者說是一種緣份,因?yàn)樵铝晾镉欣畎鬃约旱挠白印?/p>
明月是太白心中最簡單的信仰,只有心中的明月不丟失,那純美的心靈才不會丟失。在我的眼中看來,這是李白排遣內(nèi)心苦悶的一種方式,什么都可以背叛自己,惟獨(dú)明月不會,什么都可以欺騙自己,惟獨(dú)自己的心靈不會。當(dāng)自己被欺騙,被背叛的時候,尋找心中的影子,尋找心中的靈魂,只有那里才是最安全的。
后來我們也越來越清楚地看到,月亮對李白的影響。他懷揣著心中最完美的明月,漸漸地成為一個特立獨(dú)行的詩仙,在這片大唐的天下,時而瀟灑自在;時而憂郁感傷;時而冷漠孤傲;時而熱情好客。但有一點(diǎn)是始終不變的,那就是永遠(yuǎn)執(zhí)著地追求自己的信仰,追求自己的理想,保持一顆純澈的內(nèi)心,像明月一樣,淡定從容的生活,冷漠孤傲地俯視這個世界,卻永遠(yuǎn)溫柔地?fù)嵛堪傩盏男撵`。 透過李白,我們看到了一個純美的世界,明月,也并非只是李白心中的信仰。其實(shí)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住著一輪明月,它一直像一盞明燈一樣,照亮我們心底的海洋,給一葉扁舟指引著航標(biāo)。
在今天,我們大多數(shù)人的內(nèi)心是迷茫的,空虛的,就是應(yīng)為丟失了心中的明月,丟失了自己的靈魂。如果能多看幾眼明月,多與心靈對幾句話,那心中的夢想就不會迷茫,心靈的巢穴也就不會空虛。我們的心靈,應(yīng)當(dāng)是永遠(yuǎn)如月亮般純澈溫暖的。有時默默傾聽,就是一種尊重;有時伸一只手,就是一種攙扶;有時一個眼神,就是一種鼓勵;有時一個擁抱,就是一種安慰。
請你永遠(yuǎn)記得,月亮其實(shí)并不是冷漠的,它有它自己的溫度。它是溫善的,美好的,永遠(yuǎn)帶著微笑在看著這片大地,永遠(yuǎn)帶著祝福去溫暖人們的心靈。 F
夜色中,江水靜靜的,嗚咽著向天盡頭淌去,漸漸的融入了無邊的黑暗中。剎那間,月伴潮生,世界瞬間明朗起來了。明朗的月,明朗的水,卻自是美的朦朧,美的讓人心疼。置身其中,一絲憂郁便不知不覺的滲遍周身,無法自拔,也不愿自拔。
月輕柔的為江披上銀紗,江便高興了,孩子似的,炫耀著躍向前去。水和月,永遠(yuǎn)是各自的寵兒。有了月,水更活潑;有了水,月更清麗。江天一色,格外的明凈。
婉轉(zhuǎn)的江繞過水中小汀。銀色的月光下,一片靜謐而又生機(jī)勃勃。花草似乎都睡去了,但你聽啊,空氣中充滿了她們的竊竊私語和低聲笑談。
看啊,那一片似雪的錦繡,是花海吧,因?yàn)榭諝庵新丘ビ?。沒法看出是什么花,月給了她們一襲面紗。不過也好,花都是美的,朦朧的花更是美的。流水載起落花,凄美之外別有一番柔情。雪樣的花林,溫柔的流水,戀人般的般配。 月使得世界變的精致,也使世界變的朦朧。河畔上那片潔白柔軟的沙灘清夢般的虛無,卻又難以置信的真實(shí)。這月,這花 ,這水,構(gòu)成了這春夜。
天和地都沉默,寂靜中別有一番威嚴(yán),慈父般的寵著這月,這江,這花,這夜。 有多久了?我在這兒看夜?幾千年?亦或幾萬年?想不起了,太久了。這亙古未變的夜!人生匆匆,幾番沉浮,早已物是人非??蛇€記得是誰第一次望月興嘆?是誰第一次贊嘆這江天一色的景致?又是誰第一次發(fā)出物是人非的感慨?都不記得了,太久啦
人生代代,幾經(jīng)更迭。我以為一直是自己在這兒陪著夜呢,卻聽見心中的聲音說:不,早不是你了!我爭辯到:不,我一直在這,夜沒變,我也沒變。夜微笑著,什么也沒說,只是用博大的黑袍輕輕籠住我。我猛醒,曾幾何時,也有過這么熟悉的感覺?大概是前世吧。我無語,是啊,夜已經(jīng)經(jīng)歷過我的無數(shù)次人生了。她洞悉一切。眼前的江,月是永恒贈給我的禮物吧。我明白了,我的生命亦會是短暫而永恒的,恰如那逝去的江水一般。
擺擺頭,想從思緒中掙脫,卻又陷入更深的憂郁中。
那是誰家的一葉小舟孤零零的漂在月色中?舟中的人兒是否正在牽掛徘徊在月光下同樣無眠的她?月將似水的光揮灑在樓臺上,更添了些許的離愁,些許的無
奈,些許的落寞。愁緒如同偷偷溜進(jìn)窗棱的月光般揮之不去。門上垂下的珠簾遮住了屋里垂淚的人兒,卻遮蓋不了彌漫四周的相思。放眼看去,似乎到處都有曾經(jīng)的回憶,曾經(jīng)的甜蜜。轉(zhuǎn)眼間,卻已是時過境遷,天涯海角。人生便是如此的美好而又無奈。蘇東坡說:“但愿人常久,千里共嬋娟?!便逶≡诠餐脑鹿庀?,心中彼此掛念著,也未嘗不是一種美好的情感。鴻雁傳書的故事畢竟只是傳說,鳥兒怎能傳遞這神圣的相思之情呢?
舟中的游子啊,你是否也想到了久已未曾歸去的故鄉(xiāng)呢?夢里回鄉(xiāng)千百次,驀然驚起,依舊身在關(guān)山外。問那默默流去的江水,是否能為人們傳遞相思之情呢?脈脈江水默默無言。
江水亙古不變的堅(jiān)決逝去,帶走了許多,也留下了許多。春將盡,落花紛紛,赴諸流水。斜月向西沉去,仿佛要回歸般堅(jiān)決。有些傷感,這江,這花,這月,都要逝去了。這夜,也會消逝的?!安唬粫?!”有個堅(jiān)決的聲音說:“他們是永恒的,你忘了嗎?”是啊,永恒的。我默念到。
前面是一條無盡的路,甚至不知道它會通向哪里。我義無反顧的踏上去,帶著滿腔的感動和希望。我相信,路的盡頭,會有我的情感的歸屬。
月終于落下了——映著疏松的江樹,搖落滿江的光輝。 E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張若虛就這樣輕松地,將我們引領(lǐng)進(jìn)了一個唯美的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每個字都蘊(yùn)含著美的遐思,每個字都浸透的美的體味。那醉人的明月,那滟滟的湖水,那潔凈的天空,那汀上的白沙,詩人用唯美的文字,描繪了一幅唯美的畫卷。這一美景,不僅成為詩人記憶中難以磨滅的印記,也感動了千年間的一代代人,沉淀在中華文明的血液里,成為永恒的經(jīng)典。“色不迷人人自迷,景不醉人人自醉”,不知道有多少文人墨客,沉醉在這個虛擬的場景,沉醉于這春江花月夜。 ??
?? 如果詩人就此打住,僅僅將一幅圖畫展給世人即沉默無語。也許,這首詩也只能名噪一時,很快湮沒于歷史的風(fēng)雨中。詩人的高明之處,更在于他沒有沉迷于眼前的美景而流連忘返,而是興起一份對人對明月,對千古宇宙的深思冥想?!敖虾稳顺跻娫?,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人生世代的變化無窮,正如同江中明月的千古不變。詩人的心都是晶瑩剔透的,也是脆弱敏感的。他們常常易于發(fā)現(xiàn)美,又從美之中聯(lián)想到人生的短暫,歲月的無情。想起了李白的“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瀟灑飄逸的詩仙,性情狂傲不羈,面對明月面對自然時,心頭也不免有些感慨與落寞;想起了蘇軾的《前赤壁賦》,豪放派的代表領(lǐng)袖,官場的落魄者,卻在人之與自然的渺小中,得到了一份釋然與安慰。 ??
?? 從“白云一片去悠悠,清風(fēng)浦上不勝愁”開始,詩人敘寫了游子和思婦的離愁別緒,明靜的詩境中融入了詩人淡淡的哀傷。詩人從千古的冥思中回到現(xiàn)實(shí),想到了天涯游子,想到了閨中思婦,中間的轉(zhuǎn)換絲毫沒有突兀之感?!安恢嗽聨兹藲w,落月?lián)u情滿江樹”,詩人徐徐停下手中的筆,卻讓讀者人掩卷長思,那其中的意蘊(yùn),那美妙的回憶,詩已盡卻味無窮?!奥湓?lián)u情滿江樹”,這結(jié)句的“搖情”——不絕如縷的思念之情,將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詩人之情交織成一片,灑落在江樹上,也灑落在讀者心上,情韻裊裊,搖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 ??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與藝術(shù)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單純模山范水的景物詩,“羨宇宙之無窮,哀吾生之須臾”的哲理詩,抒兒女別情離緒的愛情詩。詩人將這些屢見不鮮的傳統(tǒng)題材,注入了新的含義,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憑借對
春江花月夜的描繪,盡情贊嘆大自然的奇麗景色,謳歌人間純潔的愛情,把對游子思婦的同情心擴(kuò)大開來,與對人生哲理的追求、對宇宙奧秘的探索結(jié)合起來,從而匯成一種情、景、理水交溶的幽美而邈遠(yuǎn)的意境。詩人將深邃美麗的藝術(shù)世界特意隱藏在惝恍迷離的藝術(shù)氛圍之中,整首詩篇仿佛籠罩在一片空靈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著讀者去探尋其中美的真諦。 ??
?? 記得周國平說過:詩人與哲學(xué)家是相通的。他本人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有著哲學(xué)家和詩人的雙重身份。這句話在張若虛身上再次得到了驗(yàn)證。傳說中,當(dāng)年他就是憑借著一首完美的《春江花月夜》而“孤篇橫絕,竟為大家”,當(dāng)之無愧。 D
該詩中不僅描繪出了一幅精美的春江月夜圖,而且也表現(xiàn)出了豐富細(xì)膩的情感。但是,尤為重要的是,在這情感中也滲入了理性的思考,即情中有思。面對如此美麗的圖畫,面對春江花月夜這五種事物集中體現(xiàn)出的最動人的良辰美景,而許真的是“樂極生悲”吧,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引發(fā)了詩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江月是如此的美麗,美妙的景色不禁使人想到了宇宙的深邃和永恒,從而聯(lián)想到自己的人生是如此的渺小和短暫。是誰站在江畔,第一個驚詫月色的明媚?光照春江的明月,又是從哪一年開始照耀到人間呢?恐怕已無人能說的清楚。畢竟,人的一生太短暫,太短暫了!人要和時間賽跑,終究是要失敗的,人生真的是很容易就逝去了。人類一代代永無窮期地更替,不正是人生短暫的表現(xiàn)嗎?而明月卻年年相似,這江月為什么會年年依舊呢?可能象世上的離人一樣,也在等待著自己的親人到來吧!“不知江月照何人”這里用了一個擬人的手法,把月亮寫的很有感情,為了見到她期待的人,可以年年長明不衰。詩人由仰望月輪,又低頭看到大江東流。這滾滾東流的一江春水,多么象消逝著的光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人生,人的青春不就是被這滔滔流水送走的嗎?詩人由時空的無限,遐想到了生命的有限,感到神秘而又親切,表現(xiàn)出一種更深沉,更寥廓的宇宙意識。月相似而人不同的意象,深藏詩人對生命短促的悼惜之情,這種青春感傷的情思貫穿全詩,創(chuàng)造出韻味無窮的意境。
但是全詩的關(guān)鍵還在后文對思婦的描寫,思婦因盼望與愛人相見而不得而苦悶。但她仍相信,雖然兩人相隔異地,不能聲息相聞,但此時一定會共對明月寄托相思。南朝《子夜四時歌*秋歌》中有過這樣的名句: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是說托月光把自己的相思之情寄給遠(yuǎn)方的親人。而在這首詩里,把托月寄情變成“愿逐月華流照君”,感情更為強(qiáng)烈,要求也更為迫切。這里的“逐”字把思婦那種深沉,執(zhí)著,殷切的思念之情表現(xiàn)的更形象,更具體,更傳神,給讀者以鮮明的動感。由此可見,詩中雖有對人生短暫的傷感,但這只是緣于對人生的熱愛與追求,詩人并沒有因此而頹廢和絕望,其基調(diào)是“哀而不傷”的,體現(xiàn)出初唐的時代之音。
當(dāng)然由于時代和階級的局限,這首詩也有一定的缺憾,沒有完全脫盡六朝形式主形式主義的影響。但該詩中從眾多色彩鮮明的形象中所抒發(fā)出的棉邈深摯的情感,同樣使人產(chǎn)生心靈的驚悸,特別是對人生感悟的理解和賞析,更能引發(fā)讀者的一番深思和感悟。這也正是詩人技高一籌的表現(xiàn),使景情理完美結(jié)合,創(chuàng)造出一番新的意境,給人以新的理解和感受。
C
《春江花月夜》這首詩的作者是初唐張若虛,開元初,他與賀知章、張旭、包融并稱“吳中四士”。他留給后人的作品不多,《全唐詩》中僅存二首,而這首《春
對李白的解讀 加 《春江花月夜》的解讀37_春江花月夜的作者
江花月夜》又是是最著名的一首,它號稱以“孤篇橫絕全唐”,奠定了張若虛在唐代文學(xué)史的不朽地位。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標(biāo)題《春江花月夜》是樂府《清商曲辭.吳聲歌曲》舊題,此曲調(diào)創(chuàng)始于陳后主,其主要特色是艷麗柔靡。這首長篇歌行以春江花月夜為背景,將畫意、詩情與對宇宙奧秘和人生哲理的體察融為一體,創(chuàng)造出情景交融、玲瓏透徹的詩境。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詩人首先從春江月夜的美景寫起,月色中,煙波浩淼而透明純凈的春江遠(yuǎn)景展現(xiàn)出大自然的美妙神奇。在感受無限美景的同時,詩人睹物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對宇宙人生的思索。“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睍r空無限,生命無限,表現(xiàn)出一種遼闊深沉的宇宙意識,可是光陰似流水,一去不復(fù)返,詩人此時又陷入了無限的感傷和迷惘。所以接下來從“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開始敘寫人間游子思婦的離愁別緒,明靜的詩境中融入了詩人淡淡的哀傷。這種憂傷隨著月光、流水的流淌徐徐改變。
最后全詩以“不知乘月幾人歸? 落月?lián)u情滿江樹” 結(jié)尾,深情緬邈,令讀者陷入了對宇宙人生的深思。
《春江花月夜》這首詩語言優(yōu)美、生動、形象,富有哲理意味,它將真實(shí)的生命體驗(yàn)融入優(yōu)美的興象中,營造出了一個空明純美的詩歌意境。特別是“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睅拙涓浅闪饲Ч沤^唱,為后人一直所傳誦!
全詩由情入景,最后以景結(jié)情。其中“春”“江”“花”“月”“夜”運(yùn)用了“發(fā)生法”使其出現(xiàn),又用“消歸法”使其消失。月光是一條貫穿性的線索,有它將哲理性思索,將思婦,游子緊緊聯(lián)系起來,形成了一個情,景,理有機(jī)統(tǒng)一的完整境界。在這個境界中,情是升華了的情,景是奇妙的景,理是深邃的理。在開篇詩人用神來之筆給人描繪了一幅奇麗的圖畫后,(全詩以月、水為經(jīng)緯,以春為質(zhì)地,以花為圖案,以夜為底色,織就了一幅光彩斑斕的春江月照圖。)轉(zhuǎn)入了對永恒宇宙和有限人生的探索。
1、詩人在空靈而神秘的景象中,想到了永恒的明月和代代的人生。在“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追問中,展示了深沉的宇宙意識,表現(xiàn)了對有限,無限,頃刻,永恒的這些奧秘的興趣。同時在“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述說中,又表現(xiàn)了對人生的執(zhí)著和贊美。詩人在有限,無限,頃刻,永恒的相遇中得到了滿意的回答。
2、詩人把對人生意義的滿足引向了男女相思相戀的情愛上。詩中“白云”“清風(fēng)浦”分別象征行蹤不定的男子和男女分別的所在。詩文以深情的筆觸贊頌了純潔的經(jīng)過升華的男女情愛,創(chuàng)造了神秘,美妙,動人的情,景,理的有機(jī)融合境界。 這是一首優(yōu)美的長篇抒情詩,被聞一多先生譽(yù)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全詩三十六句,四句一換韻,結(jié)構(gòu)精妙嚴(yán)謹(jǐn)而又自然天成,韻律圓美流轉(zhuǎn)而又富于變化,顯示出作者高超的藝術(shù)技巧。盡管作者留詩只有二首,但僅憑這首就“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B
《春江花月夜》這首詩的作者是初唐張若虛,開元初,他與賀知章、張旭、包融并稱“吳中四士”。他留給后人的作品不多,《全唐詩》中僅存二首,而這首《春江花月夜》又是是最著名的一首,它號稱以“孤篇橫絕全唐”,奠定了張若虛在唐代文學(xué)史的不朽地位。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標(biāo)題《春江花月夜》是樂府《清商曲辭.吳聲歌曲》舊題,此曲調(diào)創(chuàng)始于陳后主,其主要特色是艷麗柔靡。這首長篇歌行以春江花月夜為背景,將畫意、詩情與對宇宙奧秘和人生哲理的體察融為一體,創(chuàng)造出情景交融、玲瓏透徹的詩境。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詩人首先從春江月夜的美景寫起,月色中,煙波浩淼而透明純凈的春江遠(yuǎn)景展現(xiàn)出大自然的美妙神奇。在感受無限美景的同時,詩人睹物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對宇宙人生的思索。“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時空無限,生命無限,表現(xiàn)出一種遼闊深沉的宇宙意識,可是光陰似流水,一去不復(fù)返,詩人此時又陷入了無限的感傷和迷惘。所以接下來從“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開始敘寫人間游子思婦的離愁別緒,明靜的詩境中融入了詩人淡淡的哀傷。這種憂傷隨著月光、流水的流淌徐徐改變。
最后全詩以“不知乘月幾人歸? 落月?lián)u情滿江樹” 結(jié)尾,深情緬邈,令讀者陷入了對宇宙人生的深思。
《春江花月夜》這首詩語言優(yōu)美、生動、形象,富有哲理意味,它將真實(shí)的生命體驗(yàn)融入優(yōu)美的興象中,營造出了一個空明純美的詩歌意境。特別是“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睅拙涓浅闪饲Ч沤^唱,為后人一直所傳誦! 其次:
初唐時被封為“吳中四士”的張若虛一生雖只留下兩首詩,但卻以一首《春江花月夜》而“孤篇橫絕,竟為大家”。所謂“量少而精”實(shí)屬難得,這首詩中蘊(yùn)含的人生哲理猶如一股股迎面撲來的濃郁的情感,千百年來,使無數(shù)的文人騷客為之傾倒。無怪乎,該詩被聞一多先生譽(yù)為:“詩中的詩,頂峰中的頂峰”。”(《聞一多全集?唐詩雜論?宮體詩的自贖》,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82年8月北京第1版第21頁)。
全詩前四句以動靜結(jié)合、上下結(jié)合、明暗兼用、虛實(shí)相生的手法極力描繪了一幅幽雅美妙的春江月夜圖景。春江的潮水,海上的明月,滟滟隨波,江流芳甸,月下花林,汀上白沙,這一切在朦朧的月色中,是多么融為一體,多么和諧統(tǒng)一呀!
也許真的是“樂極生悲”吧!“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泵鎸Υ航ㄔ乱惯@五種事物集中體現(xiàn)出的動人的良辰美景,面對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自然萬物,而“我”卻孤芳自賞,寂寞頓時涌上心頭,詩人進(jìn)入了冥思遐想中:“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江月是如此的美麗,美妙的景色不禁使人想到了宇宙的深邃和永恒,從而聯(lián)想到自己的生命是如此的渺小和短暫。是誰站在江畔,第一個驚詫于月色的明媚?光照春江的明月,又是從哪一年開始照耀到人間呢?恐怕已無人能說 得清楚。畢竟人生太匆匆,太短暫,很容易一晃而逝,我們抓不住,也留不了,更不用說與之賽跑了。我們都不禁要問“我何曾抓住像游絲一樣的痕跡呢?”(朱自清《匆匆》)。從而引發(fā)我們在這有限的人生里應(yīng)該“做點(diǎn)什么”,“怎么做”等等一系列問題 的思考。
而“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一句“‘意謂自然景色年年相似,而人類則生生不息’跳出了前人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暫的窠臼”(郭預(yù)衡主編《中國古代文學(xué)史二》第180頁,上海古籍出版社),上面講的我并不十分認(rèn)同,人類一代代永無窮期地更替,而那永恒明月卻年年相似,不正從另一面反映了人生短暫,宇宙無限嗎?這與劉希夷的“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相比
多了一份豁達(dá)通脫,與陳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獨(dú)愴然而涕下”相比則少了一份蒼茫悲愴,因而全詩透出了一股哀而不傷的基調(diào)。但如果說“跳出了前人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暫的窠臼”我想也不容易吧!“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瘪R上證實(shí)了這種不容易,江月有恨,流水無情,想到思婦游子的離愁別恨,“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人生,人的青春不就是被這滔滔流水送走的嗎?詩人由時空的無限,遐想到了生命的有限,感到神秘而又親切,表現(xiàn)出一種更深沉,更寥廓的宇宙意識。月相似而人不同的意象,深藏詩人對生命短暫的悼惜之情,這種青春感傷的情思貫穿全詩,試問誰能超脫,怎能超脫!
但這種對人生宇宙的無奈與不容易卻因后文對思婦的描寫而出現(xiàn)了曙光。思婦因盼望與愛人相見不得而苦悶:每夜在小樓上與孤單的月影共徘徊,只為你的歸來;對著鏡子精心裝扮,只為你的歸來;玉戶簾中,搗衣砧上,只為你的平安歸來。但這一切都不能排遣她深深的思念情懷,雖然兩人相隔異地,不能聲息相聞,但她仍相信此時一定會共對明月寄托相思。而在這首詩里,把托月寄情變成“愿逐月華流照君”,這里的“逐”字把思婦那種深沉,執(zhí)著,殷切的思念之情表現(xiàn)的更形象,更具體,更傳神,給讀者以鮮明的動感。比南朝《子夜四時歌*秋歌》中的名句: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比蘇軾《水調(diào)歌頭》中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备星楦鼮閺?qiáng)烈,要求也更為迫切。
善飛的鴻雁和潛躍的魚龍都無心傳遞此夜對他的思念,幾千回夢里花落閑潭,可憐自己的青春不斷流逝,春花良宵都隨江流而去,美好的容顏也將成為過去。面對此情此景此心境,思婦卻沒有“江南春盡愁腸斷”(寇準(zhǔn)《江南春》)的悲痛,“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fù)誰在?”(唐?劉希夷《代白頭翁》)的怨恨,“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狈炊小叭擞斜瘹g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保ㄋ?蘇軾《水調(diào)歌頭》)的了悟。
詩人對思婦的描寫如上帝一樣,他懷抱一切,洞見一切,理解一切,同情一切,但沒有怨。他開始自覺人類的“局限”,開始自覺人類局限之絕對的制約,并升華到“達(dá)觀灑脫”的崇高境界。由此可見,詩中雖有對人生短暫的傷感,但這只是緣于對人生的熱愛與追求,詩人并沒有因此而頹廢和絕望,其基調(diào)是“哀而不傷”的,體現(xiàn)出初唐的時代之音。
《春江花月夜》洗盡了宮體詩的濃脂艷粉,以清麗空靈之姿把離別相思之情和封建文人的沉淪失意之感與人生短暫交織在一起,把大自然的美、對青春年華的珍惜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宇宙人生的真摯探索交織在一起,并且提高到哲理的高度,從而使此詩成為千古絕唱。 A
賞析加讀后感
春江花月夜
人說自古相思寄明月,而張若虛又將 春 江 花 月 夜五種美好的事物寄于一體,人生最動人的良辰美景,這奇妙的世界更將情愫訴說的灑脫飄逸…… 喜歡這首詩,不僅是因那與幻境大海的連接。明月,潮水,海夜;把心中淡淡的那抹柔情融化,融進(jìn)江水曲曲折折繞花草流淌,融進(jìn)月光如霜一般從空中輕飛而下……感覺不到的是飛翔,飛翔著的仍是那抹水天一色的寂寞,那抹似無
灰塵的一輪孤月!
心有些淡淡的痛了,悠然遙想時,隨著詩人的思緒也任自己惆悵。是啊,歷史游輕輕走了歲月,是誰最初看見了這江邊的月亮?而江上的月亮最初又照亮
了誰的憂傷?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這無盡的感慨啊,盡收與詩人細(xì)膩的思緒,淡淡憂傷里的些許明智又或許是些許的淡然吧,因?yàn)闊o論江上月亮照耀了誰,長江之水仍舊不斷地輸送著,載著的或許還有詩人那抹無法言述的相似
與落寞吧?
“白云一片去悠悠“啊,正如游子身后的那個欲語淚還流的女子靜靜地站在清風(fēng)浦矗立成的一副畫,訴說著分離的幽幽怨傷……是誰又坐著一葉扁舟開始了流浪?而他的誰又在月光乍泄的清醒里相思著煎熬?也許月光本身是沒有感情的吧,物轉(zhuǎn)星移的規(guī)律堅(jiān)恒著歲月,也許月亮該是多情的,會陪著佳人照亮離去的妝臺,因?yàn)槟憧窗?,那思人的閨房中連門簾都卷不去的柔柔月光似乎又飛奔而回了!這也正是離人的心吧,特別喜歡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這句,此時無聲勝有聲的那縷心痛,還有月華照君的深厚,卻化為淡淡的祝?!?/p>
也許就那樣吧“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張若虛此首被聞一多先生稱為“詩中的詩,頂峰中的頂峰”之作,靠的不但是那奇妙的美景細(xì)膩吧,觸動我的是恬恬淡淡的愁,是那無盡相思里的寂寞與孤傲,更是那抹欲將愁緒淡忘去,卻將祝福搌心頭的灑脫!不信你看那試嘗淡忘的寄送信與天鵝和魚龍,卻因追隨不了月光的相伴而只留淡淡水波……夢中靜花落悠悠,凝望迢迢路之遙,回不去的愁啊又將歲月感慨千萬遍。因?yàn)殡S江水遠(yuǎn)去的春光都要窮盡了,而相思之情仍如那月光一樣復(fù)西斜!沉默的不再是心情
了,還有藏于海霧沉與碣石的遙遠(yuǎn)想念……
終不知有幾人會乘著月光回家呵,也許那一刻詩人是淡淡的笑了吧,因?yàn)闈u漸吱呀作響的搖蕩船槳中,歡快的聲音里載著渴盼回家的希望灑滿了江邊
也觸動了那個站在江邊的張若虛吧?
月光淡淡傾瀉了一江的靜默,也生動的描繪了他的相思吧?呵呵,不知
江水歸于平靜之后他會何去何從,但祝福是從那刻開始的吧?
因?yàn)檗D(zhuǎn)身離去還是那幅靜靜的歷史那幅絕美的春與江 與花 與月 與夜!是啊何處春江無月明!你看見了么?就在此首詩感動的背后仍是: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關(guān)注我們微信公眾號:mw748219